烈日与暴雨下的协奏 煤灰与泥泞中的使命
分享:
时间:2011-09-29 浏览:309 投稿:天安 文作者:天安 邱则龙 马辉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天安 邱则龙 马辉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今晨,第一缕阳光透出薄薄的晨雾,洒在煤场上,我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在进站专列的汽笛声中,看着缓缓驶入卸煤槽的一节节装满煤炭的火车车厢,我不禁又想起了我们天安公司储煤的前沿阵地--黄泥河煤场和战斗在那里的同事们。
 
    你可见过这样的一幕,大风起兮尘飞扬,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无处躲藏的人们好似在煤堆上腾云驾雾,这就是黄泥河煤场的“晴天一景”。由于黄泥河煤场没有洒水及抑尘系统,当风吹拂而过时,整个煤场就是灰的海洋,远看竟然是大片的“灰浪”,甚是壮观。晴天的黄泥河煤场就在这一片灰色中拉开帷幕,也在这片灰色中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
 
    每天一辆辆煤车排着队,带着滚滚黑尘进入煤场,在指定的堆放位置自卸煤或由卸车队人工卸煤 ,在我们分车取样后,再用装载机堆高清理场地。煤车的刹车声、人员的指挥吆喝声以及装载机的轰鸣声,在煤场奏响了一曲收煤协奏曲。
 
    每年的雨季是我们最难熬的日子。因为收到的煤炭水分含量高,不仅给我们目测判断煤质好坏带来了困难,而且给我们收煤取样等工作也造成了不少麻烦,更为严重的是潮煤在皮带输送过程中经常造成堵塞而需要人工疏通,成倍的增加了输煤时间和工作的劳动强度,甚至可能造成供煤不及时的事故。煤车入场就是命令,无论雨下得多大,我们都得及时将煤安排卸出堆放并按要求取样送样,而现场连一个遮阳躲雨的地方都没有,除了晴天“享受”烈日曝晒下的桑拿,还能经常遭遇大雨的洗礼。在黄泥河收煤的人感觉苦与累是一种常态,因为他们没有周末与副班休息,还不时要配合经营部完成进煤任务加班到晚上十来点钟,即使黑灯瞎火的情况下也不能对煤质的验收有半点疏忽。至于吃穿住行,也只能用简陋两个字来形容,一度连自来水都用不上。没有去过黄泥河煤场的人也许不曾体会这样环境下的生活,也不愿体味这样的生活,而我们的同事却无从拒绝,因为他们身上负载有一个使命,肩上承担有一种责任,心中存有一种信念,那就是为公司收储好原料煤,为公司的稳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这是群爱岗敬业的年轻人,苦并快乐着。当夜色降临,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宿舍,在茶余饭后的谈笑中,结束一天收煤数据的统计整理与汇报,并了解车间与公司的实时生产情况。然而,站在风险岗位的他们有时却不得不承受一些委屈,来“自糖衣炮弹”的无端攻击,来自用煤单位对煤质的抱怨,此时此刻你也许看不见他们曾经默默无闻的奉献和成果,看不到他们黑黑脸上的微笑,但你能感觉到一种问心无愧的淡定与安详,或许他心里正在感叹古人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