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我参加了云天化股份重庆分公司党总支组织的党风廉政教育学习会,观看了《霍津义、高怀志、王春清三人贪污腐败案件》教育片和《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宣传片。霍津义、高怀志、王春清贪污腐败案件发人深省,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令人感动。
启示一:莫以恶小而为之--霍津义、高怀志、王春清三人贪污腐败都有一个从拒到受,从少到多,从小贪到大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分析这些腐败分子堕落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心存侥幸,自以为“小意思”、“搞一次不要紧”、“别人不知道”、“也许没事”,其结果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终被金钱、美色、车子、房子和灯红酒绿、骄奢淫逸所击倒,一步一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沉痛的教训告诫我们,祸患常积于忽微,莫以恶小而为之。记得《扁鹊见蔡桓公》文后有一段评语: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关于蔡桓公的病,刚开始在腠理,汤熨之所及,后来在肌肤针石之所及,在肠胃火齐之所及,到病入膏肓的时候就无药可救了。所以对待自己思想上、行动上的小缺点和小错误应当“早从事焉”,应在它萌芽的时候就克服它,改掉它,时刻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否则就会像桓候的病一样,像霍津义、高怀志、王春清三人就是一步步走到绝路,无药可救。
启示二:淡泊以明志--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攀比无所不在,诱惑无所不在,很容易产生心态失衡。这种心态失衡的直接后果,就会使一部分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创造寻求自我消费享乐满足的条件,从而陷入腐败。在对霍津义、高怀志、王春清三人的采访谈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心态失衡”是腐败产生最重要的诱因。沉痛的教训提醒我们,我们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拒绝腐败。记得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否则,就会像《霍津义、高怀志、王春清三人贪污腐败案件》教育片中所说的一样,灵魂坠落了,心中的太阳也会熄灭。所以我们要牢记公司党总支书记罗勇在学习后的讲话中期望的那样:找准定位,端正名利态度,加强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保持公道正派的作风,保持科学民主的作风,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淡泊名利,拒绝腐败。
启示三:脚踏大地,仰望星空--一个面容苍老、目光坚定的老人,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扎根大亮山22年,带动乡亲植树造林,最终留下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在自己去世前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他的风范,他的行为,他的业绩,他的精神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位老人带给我的是身体力行的感动,是高尚灵魂的感动,是人格魅力的感动。就在观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宣传片的过程当中,我想到了前不久看过的一本书,北京大学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老先生有这样一段话,他说:怎样的人生才是健康完整的呢?一个人最合理的生存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用两句话来形容,就是“脚踏大地,仰望星空”。作为一个人,要获得健全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这两条,一是如何脚踏大地,和我们生存的这块土地,土地上的人民,土地上的文化保持密切联系。另一个就是如何仰望星空,有一种超越于物质现实生活的精神的追求。怎么才能避免“外在的黑暗转化成内心的黑暗”?怎么才能面对黑暗,却唤醒内心的光明,永远活出生命的诗意与尊严?杨善洲给我们最好的回答了,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一首民谣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