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纪行
分享:
时间:2011-05-11 浏览:303 投稿:党工 文作者:制气 张细兵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制气 张细兵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宜宾于我而言最负盛名的当属“中国酒都”、“蜀南竹海”两大名片,而竹海更是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置身其中宛若来到了人间仙境。在竹海不仅能欣赏到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景,品尝到以竹为特色的美食,时还可以领略到独具一格的历史人文风情。
 
    竹海的面积达一百二十平方公里,仅核心景区就有四十四平方公里,相邻两个景点之间距离甚远,所以我选择了和“驴友”拼车以节省花费在路上的时间。我们从西大门驱车直上鸡冠岭,然后到达九龙山龙吟寺。山门前的石阶中间雕刻着腾飞的九条巨龙象征九五至尊,正门与两侧门之间则是左龙右凤寓意龙凤呈祥,门上书“龍吟寺”三个大字,遒劲有力。拾阶而上,穿过山门殿、天王殿便来到了龙吟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前一座九层宝塔合佛家九九归一之说。大殿正中供奉“三佛”,后面是观世音菩萨,佛像皆涂金漆,看上去十分的庄严肃穆,再加上播放的佛教音乐,彼时彼刻仿佛自己的灵魂被荡涤清净。大殿后方是由走廊、凉亭、塔楼围成的小院。塔楼顶部每一角都是一条昂首的龙,作一飞冲天状。凉亭和走廊的顶部是栩栩如生的绘画,多以写意的山水花鸟为主,形象逼真灵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享受。
 
    从龙吟寺出来,沿着公路继续行驶,到了万里服务区向左转,不一会儿就道七彩飞瀑。七彩飞瀑共分四级流下,第一级曰“一匹银绸”、二级曰“瑶天雪塔”、三级曰“七彩飞瀑”、四级曰“飞声瀑”,其中最受游客们欢迎的当属“瑶天雪塔”和“七彩飞瀑”。“瑶天雪塔”下有一条通道可供游人穿过,瀑布撞击岩石所产生的水雾使得里面十分凉爽,隔着水幕遥望远方世界顿时变得虚幻起来。若有幸能在水量大些的晴天正午时分欣赏蔚为壮观的第三级“七彩飞瀑”,便能看见阳光受到水雾折射而形成的彩虹,这也是“七彩飞瀑”得名、成名的原因。
 
    赶往下一站海中海的路上我们向司机师傅打听电影《卧虎藏龙》拍摄地点,师傅告诉我们说就是海中海,大家心里不免产生了很多期待。可惜的是到了海中海停车场停车位爆满,只能先去仙寓硐。师傅怕我们在天黑前不能欣赏到足够多的景色,就建议我们从仙寓硐沿着小山路走过天宝寨,从“作壁上观”左转回到仙寓硐停车场。
 
    仙寓硐位于擦耳岩陡崖之中,是一个天然的岩腔,长约三百多米,从挂膀岩看去就如同嵌在悬崖上的一条彩带。仙寓硐上方是茂密的竹林,下方是深不见底的竹海大峡谷。沿着洞走,穿过老君殿、观音殿,到仙寓硐中间部分有一个观景平台,人们大多在此留念。从观景平台往远处看,穿过缭绕的云雾勉强能看见一片片的梯田,和散落的住户。当然,观景平台最主要的作用怕是为了让人们更方便欣赏凿刻于红色砂石岩中的释迦牟尼卧佛雕像。继续前行,就到了一个小瀑布,小石径从瀑布后面穿过,洞壁上有一条铁索,善男信女们将买到的同心锁挂在上边以祝愿自己的爱情美满。在铁索上方还有一条缝隙,大约十多厘米高,里面撑了很多的竹枝,向一个老伯打听才明白原来是游客们有身体不舒服的在缝隙中撑上竹枝就能保平安,而且还要心诚才能够灵验。到了天宝寨便可看见清代咸丰年间地方政府为了防御翼王石达开而修造的防御工事,寨子长一千五百米,多为半边洞,易守难攻。岩壁上刻有巨幅壁画三十六计,每一副壁画都选取经典的战例,且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跃然壁上。再往前走就到了回音壁,在回音壁的半边洞里面几个同伴为了验证回音效果,相互之间大声喊着对方的名字,果然从对面悬崖有清晰的回声传来。大家显得都很兴奋,不停的换着音调,作各种奇怪的声音,把其他的游客也吸引的加入了进来,呼喊之声此起彼伏。过了回音壁转眼就看见“作壁上观”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按照司机师傅指点的路我们改向左转,走十多分钟回到了仙寓硐停车场,接下来就是我们心驰神往的海中海了。
 
    海中海景区是蜀南竹海力推的景点之一,是竹海的一个湖泊,面积六十余亩,周围被竹林包围,竹水相依,成其大美。 竹子倒映于水中,将湖水染成了翠绿色,湖面的游客三三两两乘坐小竹筏泛舟湖上,用竹制小桨轻轻地划开水面,任筏子荡漾在水中央。远处传来了一片吵闹声,原来是两支小筏子打起了“水仗”,只见船上的人用船桨作武器向对方拍击水花,船上孩子的呐喊声、拍水声、大人们的嬉笑声混成一片,打乱了海中海的宁静。只可惜时间已经到了下午的六点多钟,租船处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只能到7点钟,为了接下来的时间能够去其它景点,只好忍痛割爱不去坐小筏子了。
 
    驱车行驶了十多分钟就来到了蜀南竹海的最高点观海楼。观海楼海拔八百八十米,塔高二十五米,塔身为白色。据说观海楼是整个景区中体验竹海之“海”最佳的地方。观海楼对面是竹圣祠,里面供奉的是竹圣公黄庭坚,据导游介绍,宋朝年间黄庭坚曾在长宁为官六年(后查他只在宜宾做官三年),任上为官清廉,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把他称为竹圣公,后人为纪念他就修建了一座竹圣祠。竹圣祠内设有香炉供游客们免费进香,香炉前有一功德箱,要想为亲朋好友求得平安还要掏钱捐进功德箱。从观海楼下来,我们步行至翡翠长廊,漫步在竹林间的小道,看着落日余晖洒落在片片青翠的竹叶上,听着微风拂过竹林发出“沙沙”响声,顿时忘却了周身的疲惫,心情也得到了极大地放松。
 
    重新上车后,看着渐渐暗下的天色,一行人才从那美景中缓过神来:住宿问题还没解决。大家都不由得急了,跟司机讲好在观云亭稍作停顿,我们就下山找住的地方。
 
    观云亭是我们当天下午观赏的最后一个景点。在亭子旁边的宣传标志牌上有一幅奥运宣传照片,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视频就从观云亭的角度取景,将四川壮美的景色搬到了奥运开幕式的大幕。不巧的是要看云海只有在早上,但是下午时分也能观赏到山下美丽的风景,一个个的小山丘犹如一只只匍匐在地上的乌龟,此景便是“百龟拜寿”。
 
    和司机道别后,我们在山下农家乐住了一晚,晚饭时候吃到了只有在四五月份才优的鲜嫩的竹笋。第二天一早一行四人就迎着朝阳开始爬山,清新的空气使人神清气爽,说话的声音都有点儿跳跃了。赶到万岭服务区简单用过早餐,就又上路了,这次我们选择了步行来欣赏剩下的三个景点,博物馆、忘忧谷和墨溪。
 
    一进入博物馆便有一种被竹制品包围的感觉,有竹子编制的器皿,竹刻雕塑,竹制农具、渔具,以及精美的竹编工艺品。最令人震撼的是竹编工艺品《清明上河图》,据介绍,它是由七名顶尖工匠利用一百万根竹丝,花费一年的时间才完成的,现在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从博物馆里出来的时候迎面来了好多旅游团,看他们进去参观的时候把不大的展厅围得水泄不通,这才庆幸自己早起了那么一会儿。
 
    从博物馆出来沿着路标指示的方向就到了忘忧谷。忘忧谷内溪流淙淙,顺着石板小路逆溪而上,游人愈发稀少,更能体会到“幽而忘忧”的意境。两边是粗壮的楠竹,茂密的竹叶相互交错遮天蔽日,使得谷内十分清凉。过了永通池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等人的塑像散落在此间,或醉卧,或抚琴,或仰天大笑,或低头沉思。这些古时的先贤们成了游人争相拍照的模特。再往上走是五叠屏,因溪水在此连跳五级形成五个小瀑布如同五个幕布而得名,在翠色竹子的掩映间五叠屏显得生动而活泼。在忘忧谷最大的遗憾便是没能够亲眼看到石破天惊、天桥、九天瀑布、涤尘等景色,因为当时大家都很累了,以为还有很远才到,其实只需坚持一下便可一饱眼福。
 
    沿原路返回到博物馆的门口向右转,走二十分钟就是本次旅游的最后一站墨溪。据传墨溪得名自北宋年间,词人黄庭坚谪居宜宾,漫游竹海,用叉头扫帚写下了“万岭箐”三个大字后,随手将扫笔扔在溪中,不料墨将溪水染黑,故名墨溪。其实,墨溪形成的原真正原因,是由于竹海竹茂谷深,碧水长流,溪床底部岩石表面长满了黑灰色地衣,看起来呈黑色。
 
    走在长满苔藓的石板路上没有了游人的喧闹,静静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气息。路的左边是长满了楠竹和藤蔓的山坡,右边就是时而安静,时而喧嚣的墨溪。走了不久,发现有一个小亭子,牌匾上题有三个字“墨韵亭”,亭子里边已经有一家人在歇脚了。亭子的后面是九叠泉瀑布,它宛若一条白练从天而降,从苍翠的竹林中层层跌落,共有九叠。稍作休整,继续前行,走到一个不知名的小亭子前一个旅游由于体力不支,不得已决定在此等我们。走到一个三岔路口,往右方是墨溪瀑布的方向,左方是烟雨龙岩的方向,这时我决定先去墨溪瀑布,只是觉得瀑布应该近些。果不其然,向上走了两分钟就看见了有一线水帘飘落下来,可惜水量很小没有那么壮观。返回岔路口,向着烟雨龙岩的方向走去,经过泼墨台,向上的石阶很陡,这才明白在山脚下的墨溪为什么游人会那么少,可能旅游团的导游们怕的就是这段石阶。但是我不想再留下忘忧谷中的遗憾,咬着牙也要爬到烟雨龙岩。到了烟雨龙岩,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陡峭的崖壁之上一条瀑布飞流而下,撞到突出的岩石上霎时间粉身碎骨,升腾起一阵阵的烟雾,在烟雾笼罩中有一块青色石头宛若龙头,故此景取名“烟雨龙岩”。阵阵水雾飘到脸上,感觉到丝丝清凉,至此,心中不免发出一声感叹:值了!从烟雨龙岩下来就好走多了。一路走下去,和那名驴友汇合后我们开始踏上返回的路程。
 
    此次领略竹海美景用了将近两天时间,路上所见之处全是翠美的竹子,有的直冲云霄、有的弯曲侧逸,婀娜的身段、摇曳的舞姿让人心生爱恋。山和水又赋予竹以灵性,竹依水而生,水因竹而美,竹水相依交织成华美的乐章;山的伟岸,竹的高洁,在竹海交融起来更成为一幅极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