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又见李庄
分享:
时间:2011-04-28 浏览:316 投稿:供热 文作者:夏里巴人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夏里巴人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我再次站在李庄眺望滚滚金沙江水时想到的诗句。与苏轼赤壁怀古那波澜壮阔的胸怀不同,我感叹的是,江还算得上是大江,只是被浪花席卷出来的不再是名垂青史的名人,而是如我等嘻嘻哈哈,走马观花的云天化人。


    宜宾李庄,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写满了长达一千四百多年的沧桑,使得镇里的建筑不管新旧都浸透着一丝悠悠岁月稠之感,从明代的旋螺殿到清代的张家祠、禹王宫、九龙碑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祖师殿(同济大学旧址),这些带着厚厚的历史的积淀将逐个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


    文学社出行,一般谓之采风,是尝试将游憩和寻找创作灵感结合起来,顺便陶冶一下情操的过程。与其他伙伴的兴致盎然不同,我是第四次去李庄了,除了对白肉的兴趣一如既往以外,其余“一花二黄二白”(李庄素以一花二黄三白闻名,指的是:花生、黄辣丁、黄粑、白肉、白酒、白羔)都成了过眼烟云,乃至建筑背后的故事如此重量级的素材也没能让我萌生探究和思索之心,也就不能,不想把游记写成介绍景物的导游词了,这或许是因为地缘关系过于密切而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的缘故吧。


    当我们几经辗转,“千里迢迢”的来到李庄时大约在上午十点,离午饭时间尚早,可“同志”们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张罗着要点菜了,“先来白肉五份,不,十份”....一个个如同刚刚还俗的僧侣一般,瞄着肉食就去了。这样的想法最终还是被摁了下去,毕竟感受这里的景观才是重点。

    李庄是到宜宾一带必经的旅游点,即使不是旺季,也仍然可以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往来如梭。举着小旗的导游不厌其烦的重复着:“李庄古镇位于宜宾东郊长江南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李庄距今已有1460年建镇史,是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依长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


    “传承文化有功绩,工艺四绝堪称奇”,与昆山周庄齐名的李庄似乎寓意着喧嚣和不平凡。而我每次来到这个小镇能感受到的只有和谐和宁静,当地的居民安详平和的过着自己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暇时则任凭江风轻轻的拂过衣衫,丝毫感觉不到浓重的商业气息。如果不是沿街鳞次栉比的特色商铺和饭馆以及行色匆匆的旅行团,你肯定会以为自己仿佛置身在了人文世界的世外桃源。


    初来乍到的社员们继续游走于之前所介绍到的各色文化景点中,饕餮着文化的盛宴,一路上谈笑风生,好不惬意。而以我为代表的好吃派则继续幻想着小山一般白肉向我们一路跑来,露出饱含深情的微笑。


    时间一点一点的逼近中午,社员们的哈喇子都快流了一地了,挽起了袖子准备大快朵颐一番。面对的菜单,白肉高昂的价格让我们有点不甘的闭上了“血盆大口”遂即吞了吞口水换了角度思考:为了身体着想,这类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还是浅尝辄止吧。


    春日的午后阳光柔柔的,温暖而惬意的洒在李庄的每一个角落,为古老的建筑群升腾起金黄色的光芒,竟似有了一丝宝象森严的感觉。酒足饭饱的社员们尽情的享受着这一切,把玩着内心的闲暇,让疲惫的身心来一个彻头彻尾的休憩。


    文学社的李庄之行在我恶搞、记景和抒情的笔端之间来回跳跃,此时也该画上一个句号了。总的来说,此次出游还是不虚此行的,认识了朋友,游览了古迹,增长了见闻,满足了口腹之欲。精神驰骋了,身体愉悦了,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