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中国
分享:
时间:2011-01-18 浏览:296 投稿:甲醇 文作者:甲醇 万新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甲醇 万新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影响促成了中国饮食独有的一面,全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流派,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享称为“八大菜系”。吃在中国人心中似乎成为了一种宗教信仰,亲朋聚会吃,好友重逢吃,婚庆嫁娶吃,殡丧祭祀吃……,就连熟人见面的见面语也是“吃了吗”。俗语说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吃的看重由此可略见一斑。
 
    中国人似乎将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作为拉近关系的有效方式,吃,吃什么,怎么吃,在哪儿吃,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说明了你值多少,更重要的是这有可能直接关系着一件事情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潜意识里会认为越怪的菜名菜越好吃,越贵的菜就越好,往往酒店经营者也就抓住消费者这种心理,于是越来越怪的菜名陆续出现,而菜价也是节节攀升。
 
    作为一桌大餐燕窝、龙虾、海参、鲍鱼早已不算稀奇,猴脑、鱼翅等众多奢侈且残忍的菜肴在许多麻木者的内心也似乎变成了理所当然,然而像麻婆豆腐、红烧茄子这类家常菜拿来款待上宾只会被视为对来宾的不尊重,遭人嘲笑。听餐饮界的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感慨很多,一桌10人规格的大餐,10个菜算小气,15个菜算一般,20个菜还将就……,很纳闷,菜的多少不是根据就餐人的食量来计算,而是根据菜品多少来估计,无论如何菜总是要大大超出就餐人所吃能力范围为最佳。由此可见产生的浪费根本无法估量,很多外国人惊讶,在一个曾经闹过饥荒的国度,如此阔绰的出手实在令人费解。
 
    中国菜名更是别出心裁,豆苗不叫豆苗唤作“龙须”, 鸡脚称“凤爪”,鸡蛋美名“芙蓉”或“凤凰”,豆腐叫成“白玉”。由此衍生出一系列超乎想象的菜名,诸如有种汤名叫“珍珠玛瑙翡翠汤”,只是豆腐香茄加素菜,“青龙过江”只是一棵青葱放在高汤上。有道菜“金钩挂玉牌”,原来是把黄豆芽放在豆腐上,蛇鸡一块炖雅称“龙凤呈祥”,加上一条鱼则成“陆海空”。竹笋炒猪蹄是“步步高升”,发菜炖猪蹄“发财到手”。鸡丝烩鱼卷称“龙凤相会”,黄豆芽拌开洋称“寿星拄拐棍”。菠菜炒番茄是“翠柳啼红”,黄豆上面放置猪血或鸭血是“碧雪黄沙”,萝卜丝上放只红辣椒是“踏雪寻梅”,虾仁炒鸽蛋是“花好月圆”,鸭掌酿鸽蛋是“掌上明珠”……
 
    饮食的选材在中国也是花样层出不穷,上到天上飞的大雁天鹅,下到地上跑的牛羊,大到虎、象、鹿、鲸,小到蛇、虫、鼠、蚁比比皆是众人眼中珍馐佳肴。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印度人们吃鸡但不吃鸡爪,吃羊而不吃羊肠…,在中国人眼中这是不允许的,这种行为被视为暴殄天物,印度人到中国以后中国人抱怨到印度人什么都不吃,而印度人却也因此苦诉到中国人什么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