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质量——让企业之树长青
分享:
时间:2010-11-08 浏览:298 投稿:CPIC 文作者:CPIC 易婷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CPIC 易婷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众所周知“品质是企业的生命”。有一流的品质,才会有广阔的市场。现代国际社会,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质量上。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们始终围绕产品质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主题,改善经营管理,发展新技术,从而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那企业如何才能提高产品品质? 这将是每个企业关注的永恒话题。从这几个月在CPIC的实习经历来看,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过程的管理。我们都会有这样的认识:产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如果单纯的依靠检验只能避免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或是顾客,但究竟为此我们在批量生产时出现了多少不合格品恐怕只有自己才清楚。以短切车间为例,我发现大多数车间操作人员不能主动寻找问题,而只是被动听从别人提出的整改要求,然而这种整改必然会具有滞后性,结果在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后再提出整顿,出现治标不治本的情况。而过程管理要求操作人员具备自检自查的责任感与能力,同时能够严格执行制定好的工艺标准,只有这样我们短切纱的质量才能得以保障。
 
    严格现场管理。目前公司内所说的现场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5S上的,我所说的主要是指操作上的,例如违规操作等。违规操作不仅造成安全隐患,更是质量的天敌。控制质量必须狠抓现场管理:一是抓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二是抓员工的行为规范。按照各车间周转工序制定出合理的现场管理与操作规范,天天监督,日日检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同时通过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公德素养,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自我的约束能力,使员工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人,这样可使企业营造出环境整洁、生产规范的氛围,从而保证物流畅通,促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注重员工的培训。企业产品是由全体员工共同生产,因此员工的技术水平、思想素质及精神状态都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为保证产品质量,我们要不定期的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工艺标准和相应的工艺管理实施细则,使其形成规范的操作意识。另外,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岗位技能培训、岗位竞赛等,可使操作人员发挥最佳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另外适时的企业文化活动有助于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团体活动更能培养合作精神。例如,公司为我们办的军训,野外拓展培训就很有帮助。
 
    然而树立品质的持续发展意识也相当重要。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品质改善是一个持续的、回圈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PDCA回圈模式,PDCA回圈模式可简述如下:P-计划: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计划;D-实施:实施计划;C-检查:根据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检验;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产品品质。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会螺旋上升,也只有这样不断地提高质量及创新,才会不断地取胜于市场。
 
    另外我们常在说“小问题,老地方,常是品质的致命伤”也告诫我们注意细节,抓重点的重要性。在制造过程前我们能预见哪几个工序容易出问题,是什么问题,预防措施可以采取哪些,效果怎样,执行情况如何,而在制造过程中我们重点监控这些方面不失为重要办法。
 
    最后在质量检验阶段,适时抽样,准确试验,将误差降到最小。并定期维护仪器,确保仪器准确,并把有效数据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及时与其沟通,为生产提供依据。
 
    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质量提高提上日程,让提高质量生产出品质稳定的玻璃纤维和浸润剂,并不断提高来满足顾客的要求做为我们的最终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