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月真圆
分享:
时间:2010-11-01 浏览:300 投稿:消防 文作者:消防 罗恩权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消防 罗恩权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虽然,中秋过去快一月有余,今夜偶见夜空明月,让我久别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忆起多年的中秋。记得在部队过中秋节,大食堂里都非常热闹。连队的战友们都聚集在一起与连队领导共同祝福,吃月饼、香蕉、苹果。开晚会,相声、小品、武术轮番上场,在欢笑中大伙度过了那个想家的日子。
 
    欢笑过后,心情复归平静。凝视窗外那不会说话的月光,不自觉被他吸引,眼泪不觉中滚落下来,一时间浮想联翩……
 
    外面中国人是最重视传统,尊重传统,讲究团圆的民族,经过许多年的演变,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上升成为一种独特的、神的文化象征,具有团圆、喜庆、祥乐的丰富内涵。无数的文人作家提到月亮,说到中秋,都赋予他风姿万千的情思。
 
    我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我想这句话应该在前面加一句就更加贴切:月圆人团圆。因为在亲人身边,共叙天伦,那遥挂在天边的圆月似乎也较平时皎洁、透亮。难怪乎多年前有人曾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原来是因为不能和亲人相聚,而独自忧伤,于是乎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同享这一轮多姿的月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就有人选择在茂花丛中喝一小酒,有清雅的月亮相伴,花香,酒香,月圆,酒入愁肠解忧独自漂泊在外的惆怅。
 
   “我对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莫过于看月亮,而还账又过于吃月饼,虽然我诚犹未免为他乡人。”同样是月亮,中秋节,在别人的眼中,不似他人遥寄相思,不似文人般与友共饮,不似古人的月亮是“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还有如前所说还账重于吃月饼更重于看月亮。
 
    正如一人就有一个名,人生代代无知穷富,岁岁年年只相愿。这一轮明月承载了多少喜乐哀愁,面对了多少沧桑巨变大概只有他自己才知晓。他的过去我无从得知,此刻,我只是静静的品味这一轮明月光。
 
    月圆--说不想家是自欺,普天共团圆的日子,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笑的再甜,说得再多,也有些苦涩,只能将我们内心对家人朋友的衷心祝福寄托在皎皎月光上,谁都愿普照大地的月光将我们的祝福传递到亲人身旁;我们--奔波在防火灭火抢险救援第一线,早早清楚生命的重量,身边的同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无微不至的彼此关心,并肩向前的辛酸苦乐,只有共同走过的人才能切身体会,此时此刻,有我们一起,心满意足。特别是在逢年过节,坚守在战备岗位上,不能合家团圆确实遗憾,可是肩负着维护消防安全的责任,想想正因为我们的小家不能聚,才换来大家得平安,怎么想怎么觉得我们值得。
 
    隔床同事的鼾声有节奏的传满怎个宿舍,他可能是在梦中与家人团聚了?还是一点不想家?还是在梦中品尝月饼?还是一夜无梦,好睡至天明?正如月亮的变迁我无从知晓,伴随这喧天的酣睡,伴我慢慢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