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
分享:
时间:2006-03-07 浏览:1340 投稿:null 文作者:[云天化中学:任诗]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云天化中学:任诗]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昨夜,我又梦见老家的土房,在一片青翠、茂密的竹丛中,竹枝轻扫着房顶的瓦片,发出悦耳的旋律,我知道是家乡在呼唤我,亲人在念叨我,父母在期盼我。每年长假前,父母都会相互搀着、相互支撑颤颤巍巍地站在山头,遥望公路,希望看到我的身影。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叹息,但父母总是在期盼中自我安慰。当我听到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父母在风中久盼的情景,我不禁泪如溪流。
 
  我的童年正遇“四害”猖獗之时,农村经济十分困难,每年有一半的时间没有粮食,吃的是萝卜、南瓜,吃的是红苕,就是吃这些有时候都会断,父母就常到城里的亲戚家借粮食,搞得亲戚们都怕见到他们,借到粮食就抓几把米丢到锅里和青菜一起煮成稀饭,父母吃青菜喝米汤,留下米饭给我吃,即使这样,我每顿都要把锅上残留的米星经过我细致的收拾,还是送进肚里,父母看着我的谗相,总在一旁叹息、落泪。此情此景,真是刻骨铭心啊!我当时就有一个愿望――做城里人,让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乡地处长江边;每次回来小住,我都忍不住伫立在山上的岩石上望东流的涛涛江水,情不自禁地回想起童年的往事:一群赤身裸体的小男孩,把短裤、背心包裹在头上,顺水一路嬉闹游到下游的学校。进教室前必须跳出一身的汗水,否则老师只要用指甲在你身上一抓,身上就会出现一条洁白的纹路,下河游泳的事实就完全暴露了,只好可怜巴巴地等着爸爸或妈妈的黄筋棍了,为了其他“游客”不遭受同样的命运,经常是一个人坚强不屈地独担后果。那种场面是我记忆里最深的一部分,它不仅令我怀念童年的美好时光,更加令我怀念童年无私、无邪的真诚友谊,以及那条养育我,给我快乐的母亲河。

    可是而今,一切都随岁月的流失而远去。尽管儿时的伙伴依在、长江依在,但那刻骨铭心的童年友情、童年欢声笑语、童年的顽皮,却永远也不会再现。这不仅让人想起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啊!那幼时天真淘气、无忧无虑的小男孩,如今已多愁善感、发梢中清晰可见花白,只能努力抓住青春的尾巴,此时此刻,多了许多伤感,更多了几分对父母的眷恋。

    古语云:“养子才知报父母恩”。常常回家看一看亲朋好友、街房邻居,这是一个人对故乡对父母的情愫,试想一个没有这样情愫的人,还可能对人对物有真情实感吗?常常回家,为的就是养成怀乡思家之情,为的就是能多睁开眼望一望乡亲父老。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又是十分脆弱的,脆弱的令人不知道自己能活到何年月,不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祸福。也许明天,说不定就是末日,就是永别。不要以为我在耸人听闻,要清楚命运变幻无常,事世难料,死神降临每一个人身上时,上帝没有时间下发先通知。既然我们无法决定生死,但有权利把握自己的行动,去有效地充实自己有限的时光。 

  由此,我也想劝一下朋友们:趁着爷奶、父母及其他亲人们都还健在,好好地奉献你的爱心孝心吧!古人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不要待一切失去后再充当你的大孝子了!也许常常回家看看,只是很普通、很平淡、很不起眼的小事,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那是你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种爱恋思念情怀啊!更是人性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