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背后的真实故事之一--万事具备,只欠“新郎
分享:
时间:2006-06-13 浏览:621 投稿:null 文作者:[季戊四醇:丁洁]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季戊四醇:丁洁]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题记:我原来一直在想: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去做?在有幸参与到云天化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我找到了答案。回来后,我想到要把工作中这些真实的故事一一写出来,因为这就是一种建设企业文化工作的精神,离开了这种团结、务实、奉献的精神,企业文化又会在哪里? 
 
    在紧张忙碌的访谈调研工作中,突然有一天听施部长说项目组的赵志强老师可能要提前几天回内蒙,原因是赵老师要回去当新郎了,3月25日就结婚。我们都很惊讶:赵老师要结婚?可这内蒙的“新郎”却还在云南呀! 
 
    难怪前段时间听施部长说我们这第二阶段的访谈调研工作,赵老师本来是不参加的,原因是他留在北京工作,女朋友也在北京,工作之余也好忙一下结婚的准备事宜。后来因为一是赵老师前期参加了第一阶段的访谈调研工作,对调研情况了解深,对整个企业文化建设有推进作用;二是因为赵老师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有激情,对人也特别的随和,在工作中是榜样。所以在施部长和我们大家的希望下,赵老师便舍下了其它的工作,舍下了快要当新娘的女朋友,依然赶到了我们项目组。 
 
    由于我们的工作任务很重,白天每位老师和一名项目组成员一般要访谈五到六位员工,多时达七人,晚上还要做访谈纪录整理、对访谈纪录做综述笔记到深夜,这样大家也没有时间去关心赵老师的婚礼准备得怎么样了,也没有时间和赵老师聊聊要当新郎的感受如何。我们也没听赵老师提起他要结婚的事情。也许是工作太忙,连他自己也把这事给忘了。
 
    3月19日下午,我们终于完成了最后一家子公司的访谈调研工作,我们坐上了回昆明的大巴车。这个时候,大家终于想起关心一下项目组这个3月25日结婚,3月19日还在异省他乡的新郎。项目组的阳云春问道:“赵老师,你的婚礼准备得怎么样了?”赵老师打趣地说:“万事具备,只欠新郎!”我们都说:“赵老师,你这个新郎当得太轻松,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回去就只管入洞房了。”赵老师笑笑说这是工作的需要,是云天化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我力求做到企业文化建设和当新郎两不误。”
 
    第二天上午,赵老师就要回内蒙了,施部长和项目组的成员合计着送给赵老师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当然是要特别有意义的。吃晚饭的时候项目组杨小昆拿出一张贺卡,我们都有些发楞,不知道他拿一张贺卡干什么,后来才反应过来这就是我们要送给赵老师的礼物。 
 
    匆匆吃过晚饭,大家就寻思着要给赵老师写点什么话。大家躲进了宿舍,悄悄的各自在贺卡上留下了对赵老师的祝福,签上了名字。黄天华、杨小昆、阳云春三个男同胞的留言很活跃,很调皮,施部长和我们几女同胞的留言当然是很柔和,很温馨了。当我把这张装满了整个项目组成员的祝福的贺卡交给赵老师时,赵老师激动的说这是他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他会永远保存。
 
    也许做每一件事情都很难,但一个团队有了这种团结、务实、奉献的精神,那一定会是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