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泡面生涯
分享:
时间:2006-06-13 浏览:608 投稿:null 文作者:[中学 朱禄富]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中学 朱禄富]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永远记得,在重庆吃的第一包泡面――“面霸120麻辣牛肉面”,吃得我眼泪直呛,鼻涕狂喷,头皮发麻,浑身冒汗。才晓得传说中的重庆“麻辣”竟是如此凶猛,而后流着鼻涕擦着眼泪感叹道:真是百闻不如一尝,百闻不如一尝呀。从次不敢小视重庆“花椒”。

   那时吃面,专挑“统一”的牌子(福建带来的习惯),味道大抵无异,只是觉得比较清淡,合我口味。每进超市,必拿统一(不辣的),作为夜里的第四餐。

   大二某夜,室长强烈推荐一款泡面,美其名曰:“砂锅香菇炖鸡面”。泡好后香溢四方,秀相也很不错,鲜红的枸杞,粉嫩的香菇漂于其上,毫不亚于福建广东的“煲汤”,其实,单单是香味就早已征服众生了。在一个颓废的阴雨天,边吃边在QQ上向友人隆重推荐此面,却引嗤鼻,道:“早吃过了,不过而而”,很是不甘。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实那时他吃的是康师傅的“香菇炖鸡面”,味道早已谬传神州大地。

   之后,在寝室风靡一时的是“折耳根牛肉面”,其貌不扬的草根佐料,泡起来味道竟如此鲜美,一度成为我的最爱。那年国庆,朋友来重庆,向他力荐此面,朋友吃完后,总结出所谓“折耳根”便是“XXX”(福建方言)。记得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和记忆中的味道全然不同。

   大三寒假返校的火车上,下铺的是两个重大的学生,在行车的夜里,听她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某人感叹“回家一日念重庆老坛一年”。彼时,刘仪伟穿着围裙手拿长筷笑嘻嘻地打着泡面广告,大型广告牌就伫立在菜园坝火车站,甚是耀眼。那时,愚钝的我才恍然发现,无论是“砂锅香菇炖鸡”、“折耳根”还是“老坛酸菜”,它们都来自同一个牌子,叫做“统一巧面馆”。

   大四下学期,那段空闲的日子里,窝在寝室里昏天黑地地挥霍着大把大把的青春。常常一日两餐用泡面解决,外加晚上夜宵。忘了是谁说的:“你再吃,再吃你就变成刘仪伟了。”那时侯,疯狂迷恋着“统一”新款上市的“西红柿鸡蛋面”,在初夏时节,吃着有红色番茄,细碎鸡蛋沫口味的清淡泡面,觉得很是幸福。当时这种泡面经常脱销,每到超市,一见此面便是大袋大袋地搬回寝室。连续奋战了几十包之后,终于口味疲劳,于是改换统一的“灯影牛肉”、“什锦泡菜”,最终独爱“老坛酸菜”。

   回到福建后,遍寻不着曾经喜欢的味道。时常感慨,“成都统一”的设计者真是天才中的鬼才,每款泡面都闪耀着灵性,透露着不同的异域风情,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欲罢不能;“福州统一”中规中矩,无功无过,只是吃起来远远没有“惊艳”的感觉罢了;好在,这里有“广州统一”的fans“老坛酸菜牛肉味米粉”,颇有“成都统一”的风范;也曾在上海追寻过原味的统一,那带着淡淡清甜味的“上海统一”让我念起上海滩的夜,风华、精致、淡淡的有一种卡布其诺的韵味。让我在嘴谗之时,聊以慰籍一下对大学泡面生涯的渴望。

   现在的我,将在云南继续寻找着心中那完美的泡面。但已经不是品尝味道了,而是追寻一种淡淡的怀旧的感伤。

   我想,即使是在很久很久以后,我依然不会忘记,在大学时代里和饥饿的室友们拿着各自的筷勺凑在一块瓜分泡面的时光;也不会忘记四年如一日的泡面生涯。

   现在想想,其实自己追寻的未必是泡面的味道,而是一种生活,一种永远不可能再现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