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富云天化智控中心的主控室里,数据流动的声音从未停止。无论白昼还是深夜,系统报警、联锁触发、参数跳动——每一个瞬间都关乎装置的安全运行。而在这些关键时刻,人们总会想到一个名字——李艳。

作为智控中心的自动控制工程师,李艳已经在自动化岗位上坚守了三十个年头。她熟悉DCS、SIS、PLC、ITCC等各类系统,手中掌握着企业自控体系的“神经中枢”。她是仪表工程师、德国莱茵TÜV认证功能安全工程师、安全教师,更是无数次开车、调试、改造背后最值得信赖的“安全守护者”。
三十年里,她从青年工程师成长为技术骨干,从操作系统到设计逻辑、从联锁策略到控制优化,李艳见证了公司自动化从基础控制到智能控制的跨越式发展。她的身影,几乎出现在每一次系统升级、每一场装置大修、每一个关键节点。
从细节入手,把系统做到极致稳定
“自动控制的世界里,没有小问题。”李艳常说。她深知,一个信号丢失、一个延迟响应,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在2021年聚甲醛装置大修中,她独立承担DCS系统升级与包单元PLC改造。从机柜布线到上百幅联锁图绘制,从几千点信号组态到系统联调,仅用一个月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任务,实现了一次性开车成功。这场硬仗,让同行惊叹,也让团队认识到她“精准、高效、靠谱”的专业实力。
她的技术不仅体现在“解决问题”,更体现在“预见问题”。李艳擅长分析控制逻辑与通讯机制的潜在风险,常在系统运行前完成多轮仿真验证。面对复杂装置,她能迅速判断是DCS系统问题、现场仪表问题还是电气回路异常,并在最短时间内定位到根因。她用敏锐的技术嗅觉,让一次次生产风险被消弭在无形之中。
以创新为笔,重塑控制系统新价值
李艳的工作从不止步于“维护”,更专注于“创新”。在聚甲醛包单元长期存在筒体温度控制波动的难题中,她独创“冷却与加热分程单控制器”方案,让控制稳定性显著提升;在煤气化SIS系统升级过程中,因外部专家被隔离无法现场支持,她带领团队自主完成全部升级与调试,成功保障装置开车;在合成系统改造项目中,她重新定义通讯逻辑、优化组态参数,打通DCS与PLC之间的通讯壁垒,为公司节能降耗和生产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每一次创新的背后,都是大量的分析、计算与实验。李艳总说:“系统不会说话,但它会告诉你哪里不对,只要你足够专注。”这种对系统的敏感和对创新的执着,让她在看似冰冷的控制逻辑中,找到了属于工程师的温度。
用传承与热爱,点燃团队的技术信仰
李艳并非只是一位“做事的人”,更是一位“带人者”。她深知,一个系统的安全不仅靠个人能力,更靠团队协同。她将多年来积累的组态经验、控制策略、常见故障案例整理成《DCS系统逻辑与故障分析手册》,成为年轻工程师学习的“宝典”。她亲自带教新人,在调试现场边讲解边演示,强调每一个逻辑背后的原理与安全意义。
“我们做的不只是控制系统,而是在守护一座工厂的心跳。”这是她最常对新员工说的一句话。 正是这种信念,让她带出的年轻人个个沉稳扎实,也让团队在应对每一次复杂项目时都能有条不紊。她让“安全、专业、敬业”不只是口号,而成为智控中心的一种文化。
她让系统更安全,也让技术更有温度
如今的李艳,依然忙碌在各类系统升级与优化现场。她正在参与合成程序化停车项目和供热DCS离线组态工作,继续推动系统安全与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三十年如一日,她用无数次键入与确认,书写着对职业的热爱与责任。她的故事,没有轰烈的篇章,却藏着每一次平稳生产的底气;她的名字,或许不常出现在头条,却早已写进企业的安全基因。
在数据跳动的光影之间,她用专业让系统更安全,用坚守让未来更可靠,为水富云天化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