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热浪如无形巨兽,吞噬着天地间的每一丝清凉。在热辣滚烫的检修现场,空气被炙烤得微微扭曲,金属设备烫得灼人,这里,俨然成为了一片被烈焰统治的“战场”。然而,正是在这片严酷而炙热的土地上,一个年轻的身影——耿云超,正以不屈的意志和辛勤的汗水,奋力书写着自己的成长传奇。作为第二次投身大修的“新兵”,他始终以初次参与时的那份敬畏与专注,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项任务之中。
思想淬炼,铸就信念之“钢”
当设备打开那一刻,密闭空间、高温环境、复杂构造,对任何检修人员都是身心双重考验。耿云超说道:“初次踏入高压设备内部时,心中确实充满了忐忑与不安。”但是他并没有退缩,反而将这种挑战视为淬炼信念的熔炉。艰苦的条件从未消磨他的斗志,反而点燃了他迎难而上、克敌制胜的决心。
“你知道吗,每次检修那可都关系到整个生产装置能不能安全运行,这责任重着呢,就靠着这股信念,我撑下来了。”耿云超一脸认真地说。老师傅的言传身教更坚定他的决心:“设备不会说话,但会对你的负责做出回应。”
在思想汇报中他写道:“青春的底色是奋斗,而我的奋斗就是守护好每一台设备。”这种思想上的升华,让他在最艰苦的工作中找到了价值和意义。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工作服,成为他信念最直观的见证。
他渐渐读懂,手中那些沾满油污的图纸,不仅是施工的指南,更是前辈智慧与经验的沉淀;那些重复了千百遍的拆装调试,不仅是标准的流程,更是匠心与责任无声却有力的传承。在这里,他学到的远不止技艺,更是一颗“甘坐十年冷板凳”的沉淀之心,是一份对事业敬畏、对标准认真的职业信念。
实践锤炼,打磨技能之“钢”
大修现场就是最好的课堂,实践锤炼是他成长最坚实的阶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深入一线,倾囊相授,他紧随其后,虚心学习,勤勉不辍,将未掌握的技能逐一攻克,将已学会的要领反复锤炼,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属于自己的“活流程”。
此次大修中,他配合技术员,完成了一系列关键任务:从五台高压设备的宏观检查,到合成系统高压洗涤器的氨检漏与汽提塔的气阻试验;从循环系统换热器的清洗,到蒸汽冷凝液系统蒸汽饱和器、中低压冷凝液闪蒸器等多台设备的排查……他紧盯细节,大胆上手,将书本上的理论,淬炼成解决现场“疑难杂症”的真功夫。
面对前所未见的难题与挑战,他迎难而上,毫不畏惧,积极查阅资料,反复进行试验,在攻克难关的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既严谨遵循安全规程和作业标准,秉承“螺丝钉”般的细致与专注;也勇于在工艺、工具上提出“小改小革”,用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展现智慧,真正在实践的熔炉中百炼成钢。
作风淬炼,锻造担当之“钢”
“小耿,晚上加班。”——这样的通知已成常态,而他的应答声总是干脆利落。在尿素检修现场,他就是个“常驻将军”。灯火通明的装置区里,他跟塔罐作伴,和星辰一起守夜,成了深夜里最亮的那盏“灯”。
凌晨一点的电话铃声,格外刺耳,“小耿,汽提塔做气阻试验,速来!”没有半分迟疑,他挂断电话,起身着装,立即奔赴检修现场。当气阻试验顺利完成,晨曦微露,他无缝衔接了第二天更为繁重的大修任务。
在试车开车的关键时期,他连续几天几夜铆在现场,全程参与其中。
急难险重关头,他从不推诿,“交给我”、“没问题”不只是他的口头禅,更是行动代号。他总是挺身而出、主动请缨——钻入炙热的设备里、攀上高危的塔架上,争挑最苦最累的担子,用行动诠释“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冲锋姿态。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的“工作”却尚未完结。在台灯下摊开笔记本,将当天的实践与思考沉淀下来,这已成为他交班后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这份静默的自律,正是他最坚实的职业底色。
钢铁需经千度高温的淬炼方能成材,在大修中淬火成钢的耿云超,正是这个时代无数奋斗青年的缩影,他们用汗水浇灌青春,用奋斗书写担当,用实干追逐梦想。他们普通却不平凡,他们年轻却已担当,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