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甲醇十余载,从青涩到笃行的蜕变之旅
分享:
时间:2025-08-30 浏览:122 投稿:生产运营中心 文作者:杨明波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胡良平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从平地崛起到鳞次栉比的甲醇高塔,从错综复杂的工艺管线到高效运转的生产系统,变的是技术迭代,不变的是化工人对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我的师傅胡昌平是甲醇装置的深耕者与见证者,从初出茅庐的操作工到独当一面的主控,再到如今统领全局的大班长,十余载的深耕,荣誉满身:全国化工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石化行业先进集体、云南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集团公司“青年安全生产示范班组”......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突破。


工艺流程的百宝书


伊始,他并不是在甲醇岗位,而是分配到合成尿素压缩岗位学习,当公司建设甲醇项目时,积极响应公司的号召,毅然投身新项目的学习,作为半道出生的他,并没有觉得前路坎坷,而是积极的应对新环境、新岗位的挑战,即便从零开始,他也毫不畏惧,用数年如一日的钻研将自己淬炼成技术尖兵,诠释了化工人‘干一行精一行’的职业精神。


他说“学习工艺流程其实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所运用到的都是基本的常识,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一个参照的作用,所以只要认真学,都能学会。”翻开批注详实的操作手册与手绘的工艺流程图,然后才会知道这句话的含金量,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实透露着他这十余年夜以继日工作的艰辛,但正是因为他肯把时间泡在画流程图和跑现场流程上,实地总结,然后喜闻乐见的长时间匍匐在自己的图纸上“慢嚼细咽”,直至把图纸给“啃坏”的精神。所以无论是设备参数、操作要点还是异常处理,只要提起某个环节,他总能精准指出对应的流程图编号,俨然已经成为了一本工艺流程活的“百宝书”。


“硫酸装置E10104底部的酸泥需要清理,你穿上蛙服,我们一起去清理,我给你画一个内部结构,你顺便学习一下。虽然PKS操作界面显示温度50多度,但是内部的温度还是挺高的,皮肤会有灼热感,还有千万不能靠近硫酸收集槽喔!”


听完他的叮嘱,我心头一紧,几乎想退缩,但看到他毅然穿戴好防护装,我紧随其后。但到了现场,胡师傅抢先一步就进入了内部,一丝不苟的清理了起来,我刚把头伸到在人孔处就感觉到隐隐的灼热感,他却忘我的在工作,最终在他的感染下,我决定进去试一试,进去看到结构,这时候才觉得胡师傅这本活的“百宝书”的含金量。


内外兼修的干练者


除了工作上的兢兢业业,力争上游。工作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扩充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类活动——水富“七一”歌咏比赛、水富市学习强国学习,与大家分享“红色故事大家讲”等,并在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工作外的自己更充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从不打无准备之战,践行‘干一行钻一行’的准则,所以只要入行就变成内行,通过自学取得了中级注册安全师证书,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总结,把晦涩难懂的知识通俗化,为后来者引路;在QC课题上,带领班组开展了多项QC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结题后付诸实施,为公司创造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更是连续多次荣获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基层工作的热心肠


他说“我们是一个集体,就应该拧成一股绳”,表面上他波澜不惊,但其实默默承受着许多来自工作的压力。所以作为班长,班组遇到矛盾时,他能够坐下来与大家共同协商,找到问题的最优解;遇到困难时, 他能够走在前列,与大家共同面对,因此带领班组取得第三届全国石化行业先进集体称号。


他总鼓励大家说“人人都可以创新,处处都可创新,我们一定要关注近期的异常点,一点点去发掘,总会有收获的。”所以他身先士卒,为大家列目标、树榜样,每天都匍匐于流程上“啃”流程,正因为他的不放弃,在针对k15201压缩机南缸气阀损坏的问题上,他创新性提出通过改变进出口管来降低压缩机栏杆气阀损坏的几率。在班组文化建设上,把每一项有关于班组六型方面的建设罗列陈例,打造出带有自身特色的班组文化,使得班组成为云天化集团公司首批六星级优秀示范班组,并在云天化集团首届六星班组的擂台赛上,一路披荆斩棘,决赛时带领班组以优异成绩斩获集团公司首届六型班组擂台金牌赛铜牌。


在带徒弟方面,他积极践行"传帮带"的文化,从不藏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新人,帮助他们快速上手。在工艺操作中,他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常常教导我们要将全部工艺流程牢记于心,并深入研究PKS操作系统中的每一个操作画面,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多思考、多提问。在装置检修时,他总是主动引导徒弟参与学习,并多给徒弟分配"关键任务",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徒弟更深入地了解装置内部的结构,获得更充分的实践机会。在生活中,他也十分关心徒弟,时常鼓励我们走出"舒适区",多去爬山、看风景,不要总是待在"温室"里。


忆往昔峥嵘岁月,十余年谈笑即逝。在这十余年中,甲醇走过了无数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从1天到100天的连续运行,再到追平同类型装置运行的世界纪录,甲醇交出了满意的一份份答卷。甲醇的十余年,同时也是每个甲醇人逝去的十余年,甲醇装置的每一次革新,都凝结着像胡昌平这样的奋斗者十余载的青春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