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公司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勇担国企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使命,不仅先后投入2亿元高标准建成行业领先、长江源头首家废水资源化利用减排装置,还经历多次改造,实现了装置的“长周期”安稳运行。前行的脚步不歇,今年年初,公司为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再使用,夯实“长江源头保护标杆企标”的建设内涵,打出了“源头减量、中间减排、后端处理”的三套组合拳,持续加强废水减排治理,形成了“废水-回用水-产品”的循环利用体系。
源头减量,从“传统”到“绿色”
公司现有的生产装置有合成装置、尿素装置、甲醇装置、煤气化装置以及有机装置等。废水资源化利用减排装置主要负责处理厂区内生化处理排水、各循环水系统反洗及排污水以及脱盐再生水。通过对近三年数据的分析,厂区一次水用量维持在1100万m3左右,用水量较大。由于管网大多分布在地下,且布置复杂,导致在使用、运输和排放过程中存在泄漏问题,但排查难度较大。
排查出问题只是一小步,如何解决才是大问题。退缩?不可能!那就把控源头,以减少一次水消耗、降低废水产生量、促进废水减排装置减量运行为目标写好“废水减排”答卷的第一步。
各装置拧紧水资源“阀门”,实施水耗定额管理,通过《工艺生产分析月报》对各装置的水耗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偏差纠正,同时建立合理化的建议通道,鼓励员工提出节水“金点子”;对于装置区域和办公区域加强现场巡检,杜绝现场出现跑冒滴漏,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处理,并使用中水代替生产水作为煤场周边冲洗水,减少新鲜水使用,大力提高水资源回收利用,减小废水减排装置的运行压力;面对厂区一次水管线泄漏状况,采取全面查找,让“看不见”的地下管线“看得见”,对存在泄漏管线做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进行更换。
“为更好的实施日常管控,我们会定期排查水阀、消防栓、管线等用水设备,及时消除漏点,推动形成全员参与节水工作模式。”生产装置技术员对采访者说道。
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公司全体员工转变观念、加强节水意识,将节约用水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举措,努力实现2025年一次水用量目标控制≤1050万m3,减少一次用水量50万m3的目标。
中间减排,从“粗放”到“精细”
“在中间减排方面,我们大力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换挡增速、优化结构,推动解决废水处理‘卡脖子’难题,让企业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稳固提升。”生产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刘辉说道。
公司废水减排不仅在“源头减量”上严把关,在“中间减排”环节各所属单位确定相关责任人,立足现有生产装置运行实际,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工艺优化、水质特征污染物分析、设备性能评估等科学认知,建立精细化管理,挖掘各生产环节水系统中间减排潜力。
通过对近两年各装置循环水回水管线的水质数据分析,针对各凉水塔控制指标偏差及排污水量波动大,新增在线电导仪监测、调整加药量,合理控制各凉水塔相关参数,同时循环水浓缩倍数控制在8-11区间,降低污水产生量;在面对雨水收集量大,清污分流方面,各生产装置加强生产区雨污分流管控,按照降雨前、中、后的相关操作要求,完成初期雨水收集,做好设施检查、清污分流及实时监控等工作;积极进行技术攻关、工艺优化,提高脱盐装置处理能力和回收蒸发冷凝液至脱盐清水箱,具有环保和节能降本双重效益。
以“中间减排”为目标,精益管控为核心,系统性优化工艺参数,强化设备管理并推进技术改造,在中间减排环节成效显著。目前,以上举措的实施,脱盐床子再生频次由1天/次降至15天/次,显著提高了脱盐装置批处理量。项目投运后,预计2025年可减少废水产生量34万m3。
后端处理,从“浪费”到“循环”
后端处理同样重要!公司针对电力、蒸汽、药品、人力等能源消耗,进行内部挖潜,进行逐一优化。
在降低电力消耗方面,优化运行模式,推进技改《利旧增加循环冷却水板框换热器,降低臭氧发生器运行能耗的建议》实施,在气温低于28℃时,停运冷水机组;在COD可控的前提下,精细化调整臭氧发生器运行模块数量,每天可节约用电1800KWh,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在降低氧气消耗方面,根据运行模块数量动态匹配氧气流量,改进备用模块保护方式,由长期供氧改进为定期吹扫,年氧气用量可在2024年基础上降低30%。在降低蒸汽消耗上,先解决预热板易堵塞问题,再改进原料预热方式,回收利用冷凝液余热,提高一效蒸发器进料温度,提升蒸发余热利用率。
在降低药品消耗成本上,公司创新性的将水富分部有机废碱液替代液碱进行使用,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将水富分部废碱液当成资源用于废水处理过程,不仅使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补协同效应,而且产生综合经济效益每年超过100万元。
在人才培养和设备方面,结合废水减排装置工艺路线及操作强度,持续优化人员配置,安排青年员工跨装置学习,实现“一岗多能、多岗多能”,同时不断推进设备自动化改造,有效提升人才综合效率和成本的节约。
今年一季度,公司废水资源化利用减排装置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累计回收处理水量24万方,回用水产量21万方,同时产出硫酸钠616吨。未来,将继续通过“源头减量、中间减排、后端处理”三个具体举措的实施,努力实现2025年外排总水量≤100万m3,减排量同比≥50万m3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水富云天化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开源节流,趟出了一条“耗水大户”到“节水标兵”的成功之路。在2020年9月25日,获得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定的“省级节水型企业”、2022年9月5日获得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定“省级节水标杆企业”、2023年1月3日获得工信部公示的氮肥行业“水效领跑者”、2023年12月公司《制水厂“尾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入选国家工信部节水工艺技术装备目录名单……这些荣誉的获得,是对公司过往成绩的认可,亦是对未来发展的勉励。未来,水富云天化将以这些荣誉为起点,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经营理念,守牢生态保护红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奋力打造长江源头保护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