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四个点 从企业发展史中寻初心担使命
分享:
时间:2021-11-02 浏览:715 投稿: 文作者:党群工作部 文/陈方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党群工作部 文/陈方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引言

    “叮……”,随着一声企业微信推送的信息,今天的《创业者之歌》讲述的是“车子·蚊子·蛾子”的故事:“安富坝的蚊子特别多,往往成堆成团,只要用手猛然一抓,即可抓到2~3只。这里的蚊子不但数量多,而且品种也多,大的大到三个蚊子一盘菜,小的小到睁大眼睛看不见(小蝶蚊),有肚子带花斑的,有翅膀长花纹的,有全身漆黑的……尤其是睁大眼睛也看不见的小蝶蚊,像长了翅膀的跳蚤,飞来无声,飞走无影,落到皮肤上毫无感觉,等你感到发痒时,只要轻轻一动,它就会迅速飞掉,因此,刚到工地的外地人很受它的气,常常让它饱餐一顿,叮得皮肤发痒起包,却看不见也摸不着它……”

 

    这是水富云天化定期通过微信企业号推送的《创业者之歌》栏目,转述的都是当年参与建设云南天然气化工厂的老领导和老同志写下的一篇篇饱含深情的回忆录。这些文稿里,有企业建厂的背景,有艰苦创业的历程,也有人物趣事。有的简简洁洁千余字,有的洋洋洒洒数万言,真实地再现了云天化建设者们的创业历史、光辉业绩和精神风貌。回看那段峥嵘岁月,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云天化人开好了云天化,管好了云天化,发展了云天化。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也要传承好企业的历史底蕴和优秀文化,将企业发展史通过微信定期推送给每一位员工,是云天化党史学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出发点、中心点、关键点,也是文化宣传和传承的新途径、新载体。

 

文化融合--“落脚点”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对党员干部来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党的历史,心中就多增添一份信念。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常温建企史,学习老一辈创业者为我们树立的良好精神榜样,发扬他们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用智慧和汗水,创立企业的勇气与担当,才能更好地传承云天化四十七年来凝聚的创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人所秉持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在这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伟大征程中,中国人民从缺衣少粮到丰衣足食,“云天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集中力量切切实实地解决国民经济中几个关键问题”,党中央决定利用中美建交的有利契机,从欧美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项目。1973年1月5日,云南省计委向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并报周总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求报告》,1973年2月5日,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并报毛泽东主席批准,国务院业务组直接筹划和组织,从国外引进了13套大型化肥生产装置,掀起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高潮。其中一套就落在了云南水富,取名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它于1973年从美国、荷兰引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壮大,成为目前的云天化集团。

 

    这次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对解决中国“国民经济中几个关键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我国国内的工业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有了很大的提高,极大改善了民生。

 

    当然,这次不仅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思想的转变。也正是这些装置引领中国的化肥特别是氮肥行业逐渐与世界接轨,并培养出了大量技术人才,带来了大氮肥的“国产化之路”。当前,我国的尿素工艺技术在全球处于先进水平。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尿素生产国与消费国,产销量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以上。正如中央电视台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栏目《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批尿素》中介绍到“这是1977年由云天化生产出的新中国第一批尿素,有着‘氮肥之王’的美誉。它结束了中国大规模高价进口氮肥的历史,摆脱了西方国家对优质氮肥的封锁和垄断,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天化”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氮肥发展的历史,是新中国史的一部分,这里面凝聚了企业建设者们艰苦奋斗、辛苦劳作的结晶,这里面充满了创业者们不断进取、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我们要让这段历史永远地被人们铭记,让这些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推动企业文化持续发展,形成更加浓厚的创新文化和改革文化,以企业文化支撑企业发展。通过抓好企业文化落地实施,发挥好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融合作用和辐射作用,以强大的凝聚力,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要把党史特别是新中国史与企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建企时的创业精神紧密联系起来,深度融合起来,这就是党史学习教育最好的落脚点。

 

追寻初心--“出发点”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首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员工深刻铭记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付出的巨大牺牲、展现的巨大勇气、彰显的巨大力量。借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云天化从历史出发,追寻初心,激发新一代云天化人牢记使命,不断向前奋发,创造企业更美好的未来。

 

    历史不会忘记。当年,云天化的建设者们在一个“乱石荒滩茅草深,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地方,只用三年时间就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化工企业。

 

    1973年7月,云南省燃化局有人从北京开会回来,向省计委汇报:化工部经国家批准计划引进大氮肥装置,国家计委、石化部正在向全国条件较好的地方考虑布点分配,看看云南能不能研究一下有无建厂条件?如果能争取一套来,对于改变云南磷多氮少的状况,将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当时的云南并不符合建厂条件,没有土地,没有原料和能源,没有运输条件,最终是如何经过布局巡回绕道将“云天化”落户云南的?《创业者之歌》详细记载了这段曲折的历史。

 

    随后,乱世荒滩的金沙江畔迎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在这里,他们建起云南省第一家大型化肥厂,生产出云南省第一批尿素,完成了“让中国人吃饱饭”的国家使命,而这就是建企的初心。

 

    那是艰苦的岁月,也是光荣的岁月,数以万计的云天化人秉承“让中国人吃饱饭”的信念,埋头苦干,从1977年10月26日到1978年底,就生产出40.2万吨尿素。这些尿素被运往云南省126个市、县,乃至全国各地。为980万亩农田提供了养分,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份初心值得每一个云天化人去铭记。

 

文化传承--“中心点”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高度珍视精神财富,自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在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时,才能砥砺奋进,开创更美好的未来。一百年来,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这些伟大精神形成了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的精神谱系,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开拓前进的不竭动力,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云天化的建成投产,不仅结来了云南省不产尿素的历史,而且为发展农业经济,增加粮食产量,为富民兴滇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云天化来说,建设者们留下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厂,更为宝责的是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和精神财富。这笔精神财富包括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私无畏、勇于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计报酬、勇于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以及自力更生、大干苦干的艰苦创业精种和尊重科学、实事卓是的求实精神。

 

    《创业者之歌》记录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场景:这些同志挤在一间木板房(临时工棚)里开会,当时气温都在30℃-35℃,而木板房又矮又小,没有空调,只有几个电扇在搅动着那点热空气。电扇不解热,大家又一人一把大蒲扇,一边扇风,一边拍打蚊蝇。会议越开越热,从上午10时开始,大家只好脱衣服,起初脱衬衣,然后逐步脱长裤,许多人干脆脱了背心,有的虽然没脱掉,但已卷到胸口以上了,每人只穿着一条短裤衩,边开会,边擦汗,因为大家都是胖子,个个都有“油肚”(将军肚),这时,每个人的“油肚”都袒露着,大家相互看了,都不由哈哈大笑,一边笑,一边说:大哥莫笑二哥,大家彼此彼此。这些同志的年龄,当时都50左右了(最年长的已经60多了),但是,为了建设云天化,都远离了各自的单位、家庭,都是“单身汉”,每天战斗在工地上。会议开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回去稍事休息,8点又照常上班,这就是当时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革命干劲。

 

    这样的精神和干劲,值得一代代云天化人学习和传承。

 

学习经验--“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一百年来,我们党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始终坚守革命理想,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深刻汲取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经验教训,认清形势,把握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接续奋斗。

 

    在建设初期,30万吨合成氨装置是70年代先进设备,这套设备总重量1.8万吨,还有国内配套设备超过8000吨。在这些设备中,有大件34台,最重的氨合成塔326.59吨,最长的再生塔57米,直径最大的转化炉4.5米,这样的重量级“大块头”,无论是公路、铁路的隧洞还是桥梁均受限制,是进不来云南的。但云天化的建设者们硬是凭借着智慧和力量,通过船运和简单的工程机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给出了云天化人的满分答案。

 

    创业难,守业更难。生产出尿素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既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更要助力中国提升在世界化肥市场的竞争力,云天化人发扬勤奋耕耘、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者精神,在全国率先给引进的这套洋设备动起了“手术”,对装置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节能提升技术改造。根据资料记载:当时,仅在氨合成塔内件改造时期,现场工人昼夜施工,从起吊、安装到复装,仅用了11天,比原计划提前了11天,比国外最快速度少用了7天,在现场的外国施工专家激动地说:“改造速度非常快,质量也非常好,是当今世界上最快、最好的!”又说:“工人们非常、非常好!”

 

    云天化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这些艰苦创业和改革创新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启示与思考

 

    从1974年建厂到1977年生产出第一批尿素,从最初的2.2万吨到今天的年产量突破1200万吨。因农而生的云天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一家单一生产化肥的企业,成为以肥料及现代农业、玻纤及复合材料、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为主业的综合性产业集团。未来,企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秉承着当年生产第一批尿素时“敢闯敢拼,敢于创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保障粮食安全,为农民增产增收不断努力,为中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广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通过《创业者之歌》栏目推送,云天化这段可歌可泣的建企及创业历史,通过全新的方式重新出现在大家的脑海,一个个鲜活的主人翁,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艰辛的场景,无不向我们诉说着当年的豪情壮志,无不充满着创业的热情。让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优良传统昭示今人,启迪后者,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这对于振兴国有经济,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