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富云天化,时间是以四班倒来计算的。清晨八点,白班工人穿过那道厂区大门,与深夜下班的夜班工人擦肩而过。就在这交接班的间隙,在机器低沉的轰鸣声中,一群绿色的蚂蚱开始了它们新的一天。
化工厂不是它们该来的地方。这里空气中飘浮着若有若无的氨水味,反应塔终日吞吐着白色的蒸汽,纵横交错的管道像钢铁的藤蔓,把整个厂区编织成一座冰冷的迷宫。可是它们就在这里生活着,在这片人类用钢铁和化学构筑的领地里,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这些绿色蚂蚱在化工厂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存法则。它们的生物钟与工厂的作息高度契合。早晨八点,当工人们都在开班前会时,它们在最温暖的冷却池边活动;中午休息时间,它们会冒险跳到食堂附近的草丛;而到了下午设备全速运转时,它们早已躲回安全的栖息地。

最令人惊奇的是它们对危险的本能感知。我多次观察到,在有人经过时,蚂蚱会提前停止鸣叫,躲进更安全的角落。它们似乎能通过空气的震动,预知那些看不见的危险。
此刻,在水富云天化,机器依然轰鸣,反应塔照常运转。白班的工人们在各目的岗位上忙碌着,而在他们看不见的角落,那些绿色的蚂蚱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生命的奇迹。这些绿色蚂蚱的存在,给冰冷的化工厂带来了一丝柔软的生机。
它们不是这里的入侵者,而是与化工厂共生的居民。在这片钢铁与化学构筑的领地里,它们用自己渺小却坚韧的存在,证明着生命无所不在的力量。
当下班的汽笛响起,工人们陆续离开,那些绿色的身影又重新出现在暮色中。它们跳跃在管道之间,鸣唱在机器之侧,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适应与共生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没有绝对的荒芜,只要有一线生机,生命就会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