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靛花巷3号》之临危受命有感
分享:
时间:2025-08-22 浏览:35 投稿:装备运维中心 文作者:徐霞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北平、天津迅速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被迫南迁.1938年更名为西南联大迁至昆明。
   

大家推举郑天挺为总务长。郑天挺对老师蒋梦麟:“学生只盼专事学问”,这时蒋梦麟拿出校徽问:“你知道校徽的设计含义吗?此为共融,若三校时有摩擦,何来崇学之风。”郑天挺拿起消费思索片刻之后说道:“确实,唯有学校秩序得以稳定,才能真如校徽一般,三校合璧。读书人当以天下自任,学生愿意担任总务长一职”。
  

 当时的西南联大,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外部,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空袭的阴影时刻笼罩;内部,物质极度匮乏,师生生活条件艰苦。郑天挺先生就在这样的困境中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总务工作的重担。
   

郑天挺先生的临危受命,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他深知,西南联大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希望,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在最艰难的时刻,他没有退缩,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为师生们撑起了一片相对稳定的天空。
   

从他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责任与担当的力量。在当今时代,虽然我们不再面临战争的威胁,但依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学习郑天挺先生的精神,在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同时,他的事迹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安宁。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先辈们,传承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