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机器的轰鸣从最初的嘈杂,渐渐变成了一种熟悉的背景音。站在维修岗回头看这一年,才惊觉有些变化早已在日复一日的晨光与暮色里悄悄落了脚。
初来时总觉得脚下的路是定数——无非是拿着扳手、记着规程,把故障的零件拆下来、换上去。那些写在手册里的参数、挂在墙上的流程,像一圈圈画好的线,让人以为守住这些就能站稳脚跟。可真的伸手去碰那些发烫的管道、听着轴承细微的异响时才明白,有些东西永远不在纸面。就像老师傅摸过无数次的阀门,凭手感就知道松紧的分寸,那是规程之外的经验,是时间磨出来的直觉。
这一年教会我的,远不止扳手的尺寸和管线的走向。在设备抢修时,见过凌晨三点的月光怎样漫过管道的锈迹;从轴承转动时那几不可闻的异响里,就能辨出磨损的深浅;当蹲在刚修好的设备旁,望着压力表指针稳稳停在标准线,忽然懂了“维修”二字里藏着的重量,不只是让机器重新转起来,更是要让每一个操作它的人,都能踏实地握住手中的开关。
现在偶尔还会想起入职时的忐忑,却不再焦虑。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每一次拧螺丝的力度记在心里,把每回拆解设备的顺序刻在脑中,在“不至于前”的踏实里,走向“不止如此”的未来。前路还长,但脚下的每一步,都比从前更坚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