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拖延,自律改变一生》读后感
分享:
时间:2022-10-14 浏览:242 投稿: 文作者:化肥车间 刘芸芸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化肥车间 刘芸芸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春暖花开,最美人间四月天,疫情当下,却是最好读书日。近来,我详读了《拒绝拖延,自律改变一生》一书,体会深切,受益良多,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借鉴互促。


    我自小就有拖延的习惯,虽然工作后有所改观,但现在还总是有一些;周围的家人、同事多多少少也有这个习惯,大家都知道拖延不好,但人的改变起来还是不容易的。所以,从问题出发,让读书来启迪认知,开拓思维,让自己更加自律。

    本书作者李晓燕,东方英才书系总编、商学院院长,员工职业素养课题组战略策划师、励志畅销书作家,长期从事国企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全书分十二个篇章,并采用了大量的国内案例,分析了人的拖延原因和认知模式,从心态、专注度、自控、责任、行动、目标管理、时间管理七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自律,达到高效做事,终结拖延的目的。


    通俗地讲,拖延就是将现在要做的事拖到明天甚至更长时间去做,特别是在当今进入互联网时代,这种拖延行为的拖延症还在不断地加剧,让一些人陷入了一个个怪圈而不能自拔。所以拖延就像一个“大毒瘤”,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快乐,甚至将会阻碍我们员工的成长,成为我们成长为一名优秀员工的“天敌”。

    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找到自己的拖延的主要原因是终结拖延的第一步。懒惰是拖延的开端。因为懒惰,使我们失去了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肯付出努力,工作岂能不拖延;低效是拖延的桥梁。因为低效,会使我们的工作进展缓慢,无法让我们在8小时内完成自己的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延长工作时间,这样就产生了诸多的加班,让拖延也变成了常态;心态不好是拖延的催化剂。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充分条件,是我们克服困难,释放压力,增加自信的“良药”;现实工作中我们会面对诸多的压力,如果不能调整好心态,变压力为动力,我们就会意志消沉,甚至妥协,选择气馁和逃避,从而工作就会敷衍了事,拖拖拉拉。


    能够选择正确克服拖延的方法是终结拖延的第二步。让勤奋成为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古人云“勤能补拙”,勤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首先要做有责任的人,责任感不强,想勤奋我觉得挺难的;只有责任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事。其次有担当的人,俗话说“人无精神不立”,没有担当精神的人,只有推卸和逃避,那做事拖延也是难免的。再次是做有行动的人。俗话说“心动十次不如行动一次”,书中有一案例,我印象深刻。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捣空”,有人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张瑞敏说:“没有木板!”“做一块假石头!”大家哄堂大笑。张瑞敏说:“石头是真的。”此时,海尔集团副总裁喻子达顿悟:“是速度!”张瑞敏斩钉截铁地说:“正确!”他接着说:“《孙子兵法》上有这样一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为此,我们要养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让高效成为我们日常的工作标准。明确目标是高效工作的前提,我们大家都学过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只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我们才能动力满满;做好时间管理是达到高效的最佳方法,主要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而不是被时间管理,展董事长提出的超前谋划就是做好时间管理是最好实践方法;保持高度关注是做事高效的最佳状态,做事心无旁骛、专注,我们的效率会成倍提高;问题清零是扫除工作障碍,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很多时候,不能解决问题是造成我们低效和拖延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必须正确面对,想方设法让问题清零。让自信成为我们做好工作的最佳阳光心态。做任何工作,心态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自信,自信源于我们工作经验积累和对任务的认知,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历史自信的最好诠释和最好证明。


    能够坚持自律是终结拖延改变自我的关键所在。书中说: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源于自身极度的自律。自律从本质说是一种良性循环的素质,自控力是想要做到自律的核心。坚持自律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克服强所难的煎熬期,一个人只有每天坚持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才算是真的行动在自律的路上。二是拒绝欲望和外界的诱惑,用意志力坚守,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在自律中收获成就感,让自律带来快乐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