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主题教育是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形式,以活动为载体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明确在新形式下共产党员肩负的责任。作为共产党员,要铭记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党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广大党员坚定信念。
2018年6月9日,生产管理部二党小组开展了赵一曼纪念馆红色教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才真正了解到赵一曼的革命先进事迹,她让我无比敬仰。感叹这样的巾帼英雄虽然只有短暂的31岁的生命,但是她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后人的心中。她的精神激励了多少人奋勇前行。
她是学习中的佼佼者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22岁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生中的一员。在军校待了不到一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学员们被遣散。李坤泰接到了上海中共中央的命令,公派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在那样的年代能有这样的学习经历,能不说她是学习中的佼佼者,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
她是革命事业无私奉献者
赵一曼与其丈夫是黄埔军校的同学,在为革命奋斗的过程中在莫斯科结为夫妻。由于国内急需妇女干部,党组织决定让李坤泰提前回国。但是,此时的她已有孕在身。但是她依然选择为了党的革命事业义无反顾投身其中,可见她的党性和原则性多么坚强。怀有身孕也丝毫不影响她的革命工作。1929年1月21日,李坤泰在一位工友家中生下了儿子。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为了革命事业她选择了骨肉分离。离别前,李坤泰带着儿子,在照相馆留下了母子唯一一张合影,她也没有想到,这竟是和儿子的永久诀别。为了革命事业她选择放下自己的家庭和年幼的儿子,这种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几个人能做到?特别是她在被捕后写给儿子“宁儿”的遗书,让我深深感动。书信中能感受的到她对儿子深切的想念和无比的牵挂。也能感受出她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以及她对党组织崇高坚定不移的信念。
一腔热血洒东北,英雄事迹永流传
赵一曼到东北之后,先后担任了很多重要职务。也从此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她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群众亲切地称她“瘦李”“李姐”,而当地战士们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惊叹于这位“红装白马驰骋哈东”的女中豪杰。
赵一曼在东北的抗日活动引来了日伪当局的疯狂报复,几次派兵突袭。1935年11月14日,由于汉奸告密,赵一曼与第二团战士经过左撇子沟附近时,遭遇几倍于己的敌人埋伏包围,并在掩护队伍撤退过程中,腿部负伤,不幸被捕。被捕后的赵一曼无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酷刑用尽。始终得不到任何一点有用的消息。她仍坚贞不屈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抗日。”1936年8月2日,日伪将赵一曼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后残忍杀害。当时,赵一曼年仅31岁。为了革命的信仰,她宁可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一名女同志能经受住敌人各种残酷的严刑拷打,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严守党的秘密,对党绝对忠诚。她确实做到了“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誓言。她就是我们心目中巾帼英雄。
缅怀先烈,向革命前辈学习致敬
岁月无声任去留,笔墨有情写青史。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很多英雄儿女为了家国梦想,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离开了血浓于水的亲人。因为他们信奉的是“有国才有家、坚决不当亡国奴”,对于赵一曼来说,更是如此。而她的忠贞与坚守、顽强与不屈,将永远铭记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让我们缅怀先烈,向革命前辈学习致敬。我们的和平生活是用革命前辈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共产党员又有着新时代的使命,我们要时刻牢记革命前辈的精神,将这样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坚定自己的信念,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