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习近平
因为培训老师档期的原因,原本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举行的安全管理培训推迟到7月4日举行,该培训的完成标志着公司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内容全部结束。活动虽然结束,但生产仍在继续,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将活动成果固化,并运用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中,这才是我们开展安全活动月的根本目的。
追根朔源,“安全生产月”起源于1980年的“安全月”,初衷是国家为适应“四化”建设需要,扭转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严重的状况,解决保护劳动工作中的若干问题设立集中整治的月份。后根据时势变化,经历“安全生产周”的发展,于2002年开始实行“安全生产月”,到今年已是第13个年头。内容主要以宣传教育为主。例如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以及安全应急预案演练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还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万里行”,推介经验,曝光隐患。
诚然,安全生产,宣教当先。宣教只是安全生产的一种手段,宣教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改变其安全行为,历年的宣教中,“安全”和“意识”像一对孪生兄弟,总是联系在一起。近年对安全生产事故处理中,结果提到最多也属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今年的安全活动主题还是与“意识”相关,红线意识的提出,将安全生产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红线意识”与“安全发展”
“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也是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2013年6月3日,在吉林德惠,宝源丰禽业公司的车间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夺走了121名工人的生命,同在东北的大庆、大连,之前也发生过两把大火,损失巨大。万里之外,正在美洲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忧心忡忡。“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6月6日,总书记就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中如此强调。
之前国家划定过耕地保护“红线”,生态“红线”,用“红线”给安全生产设限,当属首次。红线其实就是一条底线,要人们具备这种底线思维,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决不能做,凡事都必须有明确的界定;红线是一条生命线,生命至上,要发展就必然有付出,必然有代价,但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不需要带血的GDP;红线是一条高压线,搞建设,促发展,必须摆正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能以任何借口放松安全生产;红线是一条责任线,做安全生产就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严防死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
要守住这条红线,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全国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最坚决的态度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出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文件,明确规定管行业的必须管安全,管经营的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的必须管安全。2014年5月26日,云南省召开常委会,原则同意《云南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将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增补为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话语掷地有声,行动要踏石有印,抓铁留痕。
“遵纪守法,遵守国家、行业规定是我们公司应当坚守的“红线”;遵章守纪、遵守公司的管理制度、标准,是公司每个员工应当遵守的红线。”在今年的升安全旗仪式上,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林如此强调。在划定公司应当坚守红线的同时,也要求每位员工应当坚守的红线。
之后的采访中,公司安全环保部这样给我们诠释到:“红线意识和我们公司安全文化理念非常契合,公司安全理念就明确阐述了: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其他的活动都必须以这个为前提。实际上就是“安全第一”的理念,公司贯彻红线理论就是要关心员工的生命健康和职业健康;从员工个人来讲,红线意识就是要遵章守纪,我们的规定就是红线,比如我们公司安全生产的十大禁令,十大禁令就是10条红线,碰触了就可能造成伤害。”
毋庸置疑,无须再多的诠释,作为员工,你心中那条“红线”可有分寸?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你了解多少?是否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意识,遵照执行;条框之内,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绝对安全,但起码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
关于“被动”和“主动”的界定,历来都是很明确的,有一句话说“主动使人进步,被动使人落后”,两种不同的思想态度会造就两种不同的人生,“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其实就是“被动”与“主动”的关系。谈起安全的重要性,道理谁都懂,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人与人之间,总是会有那么一点差异,究其根源,都是个人主观意愿在作祟。
被动者往往并非完完全全地处于“被动”,更多的是抱着一种不会出事的侥幸心理:“嗯…,这样做不会有什么问题,该设备已经带病运行好久了,之前也一直这样违规操作滴!”“今天我不上白班,下轮班再去背那些难以记住的安全管理知识吧,即使我上班,他们也不一定会抽到我,班上有几个对安全知识非常熟悉的人,班长每次都安排他们去答问,谁愿意班组绩效被扣呢?”“上面来抽查了,我到现场巡检去,反正我们班上人员紧张,抽问安全知识总得让我干完活吧,干完活就不会再抽问我了”。被动者往往会这样想,而且还会这样给同事说。
“要我安全”的人总是被动的接受考核,被动的学习,被动的遵守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规定似乎就是为这些人量身定制,“红线”也是为他们划定。其实在安全生产中,即使再有力的管控,也取代不了员工的自律,这种主动意识不是一时的兴起,而是长时间持之以恒的坚持。
要培养这种主动意识,首先心理上要塑立“我一定要安全”的理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意识到位,行动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其次要学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掌握好应急事故处理流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其实就是建立在过硬的操作技术上,生产操作不能触碰的“红线”,也是安全防护的“红线”;再次就是从行动上着手改变,行为决定习惯,习惯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改变以往不安全行为,培育好的行为习惯,事情就可以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就是要不断的创新,生产技术上的创新,安全制度的创新。人、制度、设备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在整个安全生产活动中,发现缺陷,消除隐患,固有的制度和经验不可能完胜,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完善,应对新问题的产生。
其实,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采取的是“推动”与“拉动”相结合的方式,员工并非只是冷冰冰的被考核、被培训、被检查,并非总是被动的接受。采访中,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刘贵春谈到:“很多措施我们早就实施了,比如我们安全生产责任制里面设置了风险金,采用倒扣分制,默认你是100分,100分对员工是奖励的,对单位是奖励的,如果你违反了,才会扣分;但有很多是加分的,比如说你发现了ABC三类隐患,是有嘉奖的,现在我们C级隐患是嘉奖30元钱一个,包括装置的缺陷也是一样的,还可以参加员工的积分。”
再者,公司也在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比如在今年四月组织开展的行为安全观察活动,就是对单位整体或员工个人行为是否安全进行观察。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照安全规则、作业流程对一些没有造成伤害的小的不安全行为,诸如:着装等进行提醒的一种沟通交流。“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行为安全观察,改变以前那种冷冰冰的执法,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惩罚而惩罚,我们要通过行为安全观察,指出员工行为存在的问题,让他知道这个对他自己,对单位,包括对家庭会带来什么伤害。”安全环保部经理谈到。
每次“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主管部门都会进行征文,谈认识,谈感想,今年也不例外,有人吟诗,有人作赋,也有人感动地声泪俱下,用最美妙的文字来比拟安全,将安全推上了一个至高的境地。星空自然璀璨,这些都离我们太远,脚踏实地才是真,第13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结束了,铭记红线意识,让我们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