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2007-05-16
浏览:524
投稿:null
文作者:云天化中学 张天鹏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云天化中学 张天鹏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弹指一挥间,作为一个特殊时代标志的社会群体──“80后”,正持续掀起和逐步逾越过就业与成婚两大高峰期,并以自然生成的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强力地影响着“90后”,且开始传宗接代继往开来地生养教育起“千年后”来了!
20世纪80年后出生的一代人,其父母都是经历过“文革”物质贫乏甚至磨难纷繁的,严厉的计生政策造就的这个“独生子女”群体,更凑巧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爆发式繁荣时期,他们的爷爷奶奶包括叔叔姑姑,外公外婆包括舅舅姨娘,哪一家不是众星捧月,认同于惟我独尊,个个皆惟命是从?老辈们吃过的苦决不让“小皇帝”再尝到,昔日物质和文化的向往都希望能在“小皇帝”身上实现和补偿!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的发展,“90后”和“千年后”在许多家庭中地位亦更显优越,大有“要天上的星星决不会给成月亮的”之势!
因此,可能是中国的老几代“过来人”们共同创造了为数不少的“三后”生人之共性:先天禀赋特别优越,后天发育空前茁壮,接受敏捷反应迅速,现代个性意识强烈,思想前卫不盲从少保守,擅长取巧而又企图回避刻苦,固执独断而又可能脆弱娇气……。特别令人担忧的是那种以自我为中心,淡漠传统“仁者爱人” ──父母乃至社会为我做的一切都天经地义,而我对父母乃至社会的一切均不存在责任和使命,“酷毙”、“帅呆”了的“新新人类”!但是,我不想指责“80后”和“90后” ──更不要说最大也尚在幼儿园大班的“千年后”有多少不是,我只想提醒生养和教育着下一代的老几辈人反思一下,这二十几年来我们的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教育中究竟出了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关键和根子到底在哪里?
也许有点牵强附会,我带点偏激地认为,根子是急功近利总也换汤不换药且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能够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以语文高考为例,这些年来我们让学生除了熟悉应试的模式,熟练应试的技巧外,识读、书写,分析、推理和表述的基本功在高考中还剩下多大含金量和区分度?好好学与随便学甚至基本不学的功效并不成正比,何况考过之后除了分数可以垫高上大学的台阶外,考的内容在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差不多近乎无用。高考语文分数绝不是语文素养,更不是人的素质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教学生做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而绝不是以“我”为本,这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人人相亲道德观念一脉相承,且又融入了现代人文主义的新鲜血液。“仁”是一个会意字,再将“二”泛化即可释之为“人”是一个社会群体,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人”总要以和第二者即任何他人结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为前提而存在。所以人就要有意识地主动接受这样那样的约束,所谓的解放其实是建立起文明的关系和秩序,并使人和谐于这种文明的关系和秩序的约束。而80后最缺乏的便是这种自觉和谐于一定的文明的关系和秩序约束的教育──挫折教育。
在当今社会实施挫折教育应从幼儿开始,作为家长和长辈的都应当懂得并自觉采取:孩子的要求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合理的要求应当满足,但不是一概的都必须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应当拒绝,而不应该无原则迁就敷衍甚至屈从。孩子要好吃好玩的,条件允许可以基本满足,但暴饮暴食会适得其反危害健康,玩物丧志非但不能开发智力还可能降低思维敏感度,超过家庭承受力和现实可能性的苛刻要求都有反人类反人性的萌芽,等等,就都不能放纵或勉为其难容忍。能让孩子自小就意会到现实中总客观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能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不”,既是一种社会认知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又是一种心理耐受能力的和思辩素养的磨练。有教育家把这种清醒大胆地对孩子们说“不”的(英语NO)教育趣称为“维生素N”,真是既生动又深刻。推而广之,现实社会和人生命运中的“NO”对每一个人都不会只在少数,当了学生既而走向社会始终明确,有“不”是人生的规律和常态,无“不”是人生的异化和非常态,而人生观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远比补充药物维生素更有崇高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做错了事就要接受纪律法规横斜强加的“不”,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付出一定的代价。我们常说逆境成才,就是因为挫折能够益智,能够提升受挫者的思维水平,发展受挫者的生存素质,丰富受挫者的生活经验,增强受挫者的应变能力,养成受挫者的道德情操,使之顺应自然情势与时俱进从容度过坎坷,成功达到理想的彼岸。
前人总结得好:“梅花香自苦寒出,宝剑锋从磨砺来!”“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当今物质高度繁荣的社会现实中,传统的勤俭持家、“悬梁刺股”、“囊荧映雪”教育已经邈远和苍白,不如多多补充些“维生素N”来得切近和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