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C“耐汽车冷冻液的增强尼龙用短切纤维”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分享:
时间:2011-07-29 浏览:290 投稿:制气 文作者:CPIC 苟荀 王雁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CPIC 苟荀 王雁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7月19日,2010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重庆市委礼堂隆重召开,大会表彰为重庆市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CPIC开发的“耐汽车冷冻液的增强尼龙用短切纤维”项目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副市长吴刚等出席奖励大会。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主持大会。

 

    会上,吴刚副市长宣读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CPIC开发的“耐汽车冷冻液的增强尼龙用短切纤维”项目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曾庆文出席大会并接受领奖。

 

    “耐汽车冷冻液的增强尼龙用短切纤维”项目于2007年启动,2008年开始试生产,2009年实现批量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德国杜邦、广州金发、EMS等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进入客户的高端产品领域。该产品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重庆市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该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针对市场细分、客户的特殊要求,开发特殊的差异化产品,针对国内外高端尼龙增强产品对玻璃纤维短切原丝的迫切需求,研究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耐高温、耐水煮、耐汽车冷冻液的高性能玻璃纤维短切原丝及其成套生产技术,为汽车水箱用的增强型尼龙实现低成本制造提供高性能玻纤及其配套技术提供保障,促进汽车轻量化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促进我国玻璃纤维产业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积极推进我国高性能、高附加值玻璃纤维及其制造、应用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重庆经济社会已步入科学、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三。良好的发展势头,与科技的支撑、创新的驱动休戚相关。近年来,我市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制定实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全面启动了关系重庆长远发展的24个重大科技专项。财政投入10亿元设立风投引导基金,带动全市风投基金规模超过50亿元。培育集聚了一批科技领先人才,活跃在生产经营第一线。取得智能信息处理、超级杂交水稻、智能胶囊内镜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催生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环保成套装备、医疗器械、轨道交通等新的增长点。

 

    就推动我市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黄奇帆市长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一批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标志性创新成果、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等三大举措,加快打造西部内陆科技创新高地;二是要围绕推动“重庆制造”转向“重庆创造”、打造创新集群板块,加快创新中心、创新基地建设和让科技改变生活、增添幸福的三条工作主线,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是要重点解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壮大科技风险投资等三个薄弱环节,着力构建适应创新要求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