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在企业:妙手回春除顽疾 科技之花竞相开——合成脱碳拦液问题的漫漫攻关路
分享:
时间:2011-05-16
浏览:1073
投稿:党工
文作者:合成车间:胡祥基 YTTV 杨孟达 杨磊明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合成车间:胡祥基 YTTV 杨孟达 杨磊明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2011年春节,在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中,公司合成氨装置喜报频传:1月28日辅锅点火,30日以奇迹般的速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2月2日系统加到满负荷,脱碳系统出奇的平稳,让装置在春节期间连续八天高产、稳产。欣喜之余,心系生产的人不禁发问,为什么此次开车,装置能快速加到满负荷,脱碳系统运行如此平稳?这完全得益于公司脱碳拦液攻关课题组一年的不懈努力。
公司合成氨装置脱碳吸收单元主要脱除上游变换工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再生塔解吸出二氧化碳,作为副产品送至下游生产尿素。脱碳系统运行工况的优劣,直接影响装置的消耗和尿素的安稳运行。
然而合成脱碳拦液问题自装置投产至今由来已久,犹如顽疾长期困扰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历史上曾造成装置多次停车。
合成车间主任郭敏才采访:2002年合成氨扩能改造后,脱碳拦液现象频繁发生,吸收塔出口二氧化碳超标,导致消耗极高,拦液严重时造成负荷加不上,甚至拉空液位,威胁装置安全,令车间“望气兴叹”。
公司对脱碳拦液问题的持续攻关从未停止,车间多年来力求对外交流学习,吸收同行经验,但效果不明显。2003年,脱碳改造设计的外方专家对装置现场把脉诊断,给出了原因不明的答复。随后,公司邀请外方力量对脱碳设计数据复核,也给出拦液正常,不拦液属于维护较好的滑稽答复。
面对困难,云天化人从不畏惧。2009年,在脱碳无论高低负荷均频繁拦液,不利状况愈加剧烈的情况下,合成车间郭敏才,勤于学,践于行,带头组织人员全面梳理装置技术参数,对脱碳系统进行钻研分析,悄无声息中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关战。
合成车间主任郭敏才采访: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转机终于出现了,于2009年6月发现1106-L过滤芯设计精度偏离技术要求。合成车间抓住突破口,核实参数、外包设计、更换整改过滤芯,各项研究工作乘胜展开。
就这样,在众多的怀疑声中,2010年2月,由生产部、设备部、合成车间组成的课题组正式成立,大家携手攻关脱碳拦液问题。
生产部经理邓万明采访:课题组成立后立即召开专题会
议进行部署,制定攻关计划与具体措施。课题组提纲挈领,从吸收塔内件检查,溶液清洁度,系统设计三大子课题展开分析,广泛收集信息资料,扑捉拦液的蛛丝马迹。
合成车间副主任胡祥基采访:合成车间多次召开专题会集中讨论,无数次的优化过滤流程和探索新方法、新措施,分析归纳试验数据,在保持溶液清洁度子课题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在漫长的攻关过程中,智慧的火花在闪烁,从限流孔板的校对到新增流程的构思,从过滤芯的选型整改到地漏的巧妙设计,从工艺的优化到进液方式的改进,无不凝聚着攻关组成员的心血和才智。
妙手回春除顽疾,科技之花竞相开。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分析,2010年4月,课题组向公司提交了《合成脱碳拦液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的研究》结题报告和实施方案,公司迅速组织专家讨论,方案一致通过。
合成车间副主任胡祥基采访:2010年5月,在公司领导的强力推进下,课题方案有条不紊快速实施。有志者,事竟成,2010年7月装置点火开车,期盼已久的效果验证终于到来,奇迹出现了!脱碳运行平稳,在连续运行96天内拦液现象彻底消除。
2011年2月开车,脱碳系统再次经受住考验,便有了开篇那一幕。攻关组全体成员用辛勤的汗水和闪光的智慧诠释了云天化之歌的每一个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