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一五” 起航“十二五”系列报道三:奋进的足迹
分享:
时间:2011-03-30 浏览:935 投稿:党工 文作者:YTTV 罗晓辉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YTTV 罗晓辉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十一五”期间,公司辉煌的业绩举世瞩目,重重危机也让云天化人饱受煎熬与考验,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希望同在。五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形势,公司始终审时度势,攻坚克难,前进的每一步都渗透着汗水和辛劳,智慧与坚韧,奋进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每个角落,充斥着五年间的分分秒秒。
 
盛筵的背后
 
    2008年11月11日,公司合成氨装置再次刷新自己的纪录取得了连续安全稳定运行449天的好成绩,成了中国民族化工的骄傲。盛筵的背后不仅是公司精益生产,达于至善企业管理理念的真实体现,更多是全体员工团结拼搏,不辞辛劳日夜守候的结果。
 
    “十一五”期间,公司员工提出技术改进建议2905条,技术课题攻关立项24项,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44个;公司新增管理标准129项,修订标准441项,持续开展标准体系的评价工作;积极构建集团化财务管控体系,不断强化公司财务管理创新,完成集团信息化办公系统的搭建工作,开始逐步实施多中心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努力实现集团化资源共享,发挥母子公司的协同效应。
 
    “十一五”期间,加入公司的新员工达千余人,为创造人员成长的有利环境,公司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与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从“三支队伍”向“六支队伍”建设转变,为公司战略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十一五”期间,以DCS、PLC为代表的自动化装备在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公司还不断探索科学的流程型生产管理方法,使过程控制与生产管理朝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设备体系建设方面建立了EAM设备管理系统,大力开展挖潜增效工作,组织实施备件国产化替代和修旧利废等,获得了前来公司调研的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专家们的高度好评。
 
    “十一五”期间,在集团及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公司始终围绕“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基本思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组织效能,加大干部培养力度,搭建平台和载体,不断提升宣传效果,以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的升级。
 
 
危机下的考验
 
    云天化人的科学管理,踏实奋进的工作风格给公司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足迹;而危机之下云天化人那种群策群力,逆势开拓的奋斗豪情也同样彪炳史册,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页。
 
    2009年3月23日中午12:53,公司合成氨装置合成塔出口管道发生断裂,导致高温、高压气体外泄。(音乐,返璞归真)事故发生后,一场应对危机的抢修战斗迅速打响,隐患排查、物资订货、检测修理等工作立即展开,为了能早日恢复生产,抢修期间的27个日日夜夜里,不知有多少人加班加点,熬更守夜,抢时间,赶进度,共同谱写了一曲突击抢险的英雄赞歌。资料采访: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把它维护好,发生事故的时候把它处理好,尽量减少装置损失和公司财产损失,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如果说“3·23”事故是对公司应急能抢险能力的重大挑战,那么在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则是对云天化人智慧的考验。“严冬”之下,公司订单萎缩、销售价格下滑、产品销售受阻。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公司及时实施积极的营销战术,坚持“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综合分析、科学定价”的营销策略,积极稳定生产、优化产品结构、挖潜增效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现金流的安全。
 
    资料采访 公司总经理刘和兴:开始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确保销售。我们是生产型企业,如果没有营销没有销售,整个资金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每个子公司,包括母公司要努力实现销售,把现金回收回来,用以支撑我们的经营稳定;第二是对外投资这块,符合公司战略的投资,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而可以暂缓的,或者和公司战略无关的投资,必须要压缩。比如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水富煤代气技改工程这些是已经定了的,必定要往下走。另外像玻纤的对外投资、新线建设,楚雄项目二期工程等则需暂缓或者暂停。总的来说就是在投资方面尽量减少固定投资,因为投资对现金、对企业负债的影响非常大;第三是在内部投资方面,公司的一些小的机建项目,一些装修等等,非常有必要的才做,没有必要或者锦上添花的全部停止;第四方面是我们的费用控制,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销费用都要大幅度降低。比如财务方面通过银行的一些票具都需要经过比较,尽量减少财务费用支出。
 
    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十一五”期间,作为依托天然气为原料的主要生产企业来说,随着原料的紧缺和国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的下降,装置正常开车时日的减少对公司员工的信心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原材料危机时刻考验着公司产业的发展。
 
    资料采访 公司总经理刘和兴:通过深刻反思后发现,我们整个产业结构是有问题的,我们都是通过这种低附加值的产品,然后一直通过这种规模的扩张来达成公司规模的壮大,这样其实内涵性的竞争力是不强的,一旦外界条件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公司的竞争力就会迅速下滑。
 
    伴随着危机的阵痛,新的发展方案应运而生,“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战略已经开始实施,新材料项目的建设已经开始,新能源储能设备研发工作已经启动。危机过后,云天化儿女又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节点上,奋进的足迹又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奔驰。
 
征途中的力量
 
    南下,北上,东进战略的实施,公司项目建设进入了一个较为集中的时期,每一个项目建设成功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艰辛的创业史,一股顽强拼搏的力量。项目建设者们“舍小家,顾大家”,用宏亮的声音一次次地将云天化之歌尽情的传唱挥洒。
 
    2006年2月12日,6万吨聚甲醛项目在重庆长寿破土动工,拉开了“十一五”期间公司项目建设的序曲。建设初期,建设者们全无任何“家当”,临时租用当地民房集办公、生活、休息为一体之用,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场所,他们完成了打造中国最大聚甲醛生产基地的建设任务。
   
    相比于重庆聚甲醛项目,呼伦贝尔5080工程的建设却克服了南北文化差异,气候水土不服、建设工期短,气温恶劣等诸多苦难,将“云天化”的大旗插在了辽阔的大草原,在中国北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建设高潮。
 
    水富“煤代气”技改项目虽说是在本土创业,但前期大量项目的建设几乎抽调了所有的精英强将,重新组建的项目建设团队90%来自于生产一线,有的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项目建设初期,在金融危机和原材料紧缺的双重压力之下,项目组人员从设计、采购、施工全方位来评估调整施工计划,严把投资控制关和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
 
    资料采访 公司副总经理将吉军: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推行了一种矩阵式的管理,我们在指挥部下设了三个子项目组,煤气化、甲醇、公用工程,这个子项目组是把所有的专业所有的工种全部的集中在一起,由子项目组长全面的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包括施工图纸审查的工作。那么从我们运作来看,我觉得这种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很好的适应了项目多专业,多工种,风险大,相关方多的特点,现在我们工作得到有效推动,也是基于我们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
 
    作为项目建设工作,任何一砖一瓦,一土一木都需要建设人员亲历亲为,无论是身在“异乡”还是“本土”作战,他们用自己坚实的脊梁和无私的奉献支撑起了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石,肩负起了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历史使命。
 
    编后语:历史如同罗马神话中的双面神,一副回望过去,一副展望未来。五年期间,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正是这份充满泪水汗水血水的奋斗历程,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又转瞬即逝,继往,它可以向先驱者交出满意的答卷,开来,它可以激发后来者无穷尽的力量。有这样精彩的历史沉淀,云天化何愁不会实现世界一流化工企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