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4日至26日,公司召开了为期两天半的2009年度工作会议。公司领导及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生产辅助单位负责人和各分、子公司党政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五个议题总结分析了2009年生产经营工作,并明确了2010年的工作方向。
会议由公司总经理刘和兴主持。在听取了《战略反思及转型专题研讨》、《进一步加强内部科学管理 夯实基础 决胜未来》、《为高效母子公司管理体系构建做好信息化支持》、《建立集团化管理下的多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基于战略牵引的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等专题发言后,与会人员围绕五个专题进行了广泛地讨论交流,深入反思了公司过去的发展模式,肯定了公司发展取得的成绩,冷静分析了当前公司面临的形势,深刻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会议认为,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公司及时采取了夯实内部管理、挖潜增效、以销定产、加快货款回笼等有效措施,通过消化库存,保现金流,保证了生产经营的平稳过渡,实现2009年盈利的目标。2010年,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外部市场剧烈变动,无法把握,要抓住有利的时机,搞好生产和销售,控制好项目建设成本。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公司会全力支持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
会议指出,经济全球化趋势风起云涌,不容质疑。任何公司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面临着剧烈的竞争。传统的商业模式基本被颠覆,商业系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发展的热点。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推动战略转型将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财务费用高,要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模式,推进产业金融化,找准利润点,进入新的竞争领域,加强品牌建设、物流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环节的优化管理和互动。面对快速扩大的组织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冲击,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牵引,实现战略和组织能力相匹配。2010年,我们要在反思过去的同时,认清形势,采取措施,积极行动,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一、关于发展战略反思及转型
会议认为,长期以来,公司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的方式,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大,导致目前人力资源的匮乏,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公司当前的产业发展都还处于传统的商业模式,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迫切需要转型和升级。公司产业基本上处于低端制造,无核心技术,没有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储备,因此公司要实现产业的战略转型和升级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会议指出,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涉及公司的长远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只是公司生产经营的一个方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重要但不紧急。当前,要稳定生产经营,不断优化现有产业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之路。
会议要求,一是要深入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公司的发展现状,研究公司可以进入哪些产业领域,如何进入新的产业领域,这些产业能否支持公司的发展;二是结合“十二五”规划制订发展战略,要对公司的发展描述出一个可预期的前景,制订战略时要对人才引进、体制变革、规划制订、市场开发、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的系统思考;三是要适时推进产业和金融一体化;四是要完善农化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农化服务水平;五是在进行企业兼并时,要考虑公司是否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要对兼并标的公司在盈利、市场、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认真考量。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科学管理
会议认为,科学的内部管理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公司通过资本运作、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等方式,先后设立了9户分、子公司。随着规模日益扩大,公司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内部科学管理,夯实管理基础,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会议指出,近年来,公司每年都将加强内部管理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在标准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双创”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公司管理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公司内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如现场管理、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员工的职业化水平还要进一步提升;各分、子公司受所处地域及其自身因素的影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因素制约了公司的发展。
会议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内部管理向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人性化发展;二是管理人员要以阳光、包容、开放的心态,关注员工的合理需求,引导员工发扬奉献精神;三是要推动激励机制向科学化、制度化发展;四是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政策资源的研究和利用;五是要做好生产、管理、维护、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将公司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经验固化成标准;六是要进一步做好“6S”管理,持续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七是要继续推行业务外包;八是启动产品包装和装卸自动化的建设工作。
三、关于为实现高效母子公司管理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持
会议认为,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的管理范围和幅度发生了较大变化,9户分、子公司分布在不同地区,公司原有的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集团化条件下的管理需求。特别是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的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通过构建基于信息化的高效母子公司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会议指出,信息化是固化管理基因,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公司管理幅度扩大、业务量剧增和管理复杂化的背景下,建立基于信息化的高效集团化管理体系,是大势所趋。公司要实现真正的科学管理,必须以高效的信息化为支撑。
会议要求,一是各分、子公司必须以公司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积极配合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工作;二是信息化的推进要有详细的实施计划,要从各分、子公司实际和需求入手,分步推进,不搞一刀切;三是要注重管理流程设计的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四是要将安全环保管理纳入信息化建设;五是在推进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信息安全,做好授权管理;六是信息化推进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在三年内完成覆盖分、子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七是信息化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为信息化的实现推进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关于建立集团化管理下的多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
会议认为,近年来,公司规模日益扩大,实现母子公司的高效运转和母子公司利益最大化,迫切要求公司必须以集团化管理为发展方向,构建营销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装备维护中心、生产控制中心、人力资源调配中心,形成多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实现母子公司高效协同,资源共享,增强市场竞争力。
会议指出,建立基于集团化管理的多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是集团化管理和服务的延伸,不是母公司大包大揽、集中权力,其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多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是公司为各分、子公司搭建的服务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平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风险。
会议要求,一是母子公司之间要加强沟通,各分、子公司要正确认识建立多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的意义;二是对多中心的建立,要先提出框架,再进行制度、流程、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完善;三是要按先易后难的原则,成熟一点推行一点,逐步推进,注重实效;四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多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五是物流中心分为重庆片区、昆明片区、昭通片区、北方片区统一布局和谋划;六是面对管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职能部门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分、子公司提供高质量的参谋和服务。
五、关于基于战略牵引的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
会议认为,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形成了四大机制和六大体系,基于选、用、育、留四大关键人力资源要素的运作体系已比较完善。但人力资源运行体系如何有效支撑公司的发展战略,如何从职能导向过渡到战略导向,如何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职业化水平,如何发挥母子公司人力资源的协同效应,在公司积极谋求战略转型的新时期,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为公司战略转型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显得紧迫而重要。
会议指出,各分、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极不平衡,部分公司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变革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再向基于战略牵引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是大势所趋。惟有实施基于战略牵引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效率,打造组织竞争力。
会议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领导力;二是要强化员工的优势培养,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三是要增强绩效考核指导性和牵引性;四是要转变用人观念,建立人员需求标准,按标准选择人员;五是引入能力薪酬机制,在部分专业试行,根据岗位的不同,从能力、知识、体力和经验等方面入手,划分能力比重,明确升降机制;六是要不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培养,提高使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七是要立足于职业忠诚度来理解企业忠诚度,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六、关于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
会议认为,公司自1997年上市以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共融资30亿元,有效地支撑了公司的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云天化集团整体上市受阻,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受损,公司要借助中介机构,充分挖掘盈利亮点,重塑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重启市场融资,支撑公司的项目建设和产业战略转型。
会议指出,公司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要扩充融资渠道,进行多元化融资,支撑公司的发展。
会议要求,一是要加大对融资渠道的探索研究,融资渠道不仅局限于股票市场,还可以对风险投资、私募基金、银行新的金融工具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二是要做好凯雷投资集团退出CPIC的应对措施;三是要对CPIC海外分拆上市能否重启进行研究,对天勤材料能否海外分拆上市进行研究。
本次会议讨论了公司生产经营现状、管理改进、新的经营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牵引等课题,目的在于增强忧患意识,在保持公司现有产业稳定发展并有所改进和提升的基础上,优化发展模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探讨尝试产业升级和转型,谋求公司的更大发展。
会议号召,面对2010年严峻的经济形势,公司全体员工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基础上,面向未来,为全力完成公司2010年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产业多元化,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公司发展更上一个台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