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公司党委召开中心组集中学习讨论扩大会,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司党委书记刘富云在会上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刘富云强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执政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全会精神,将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指导下步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为公司战胜经济危机,谋求更大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回顾党的历史,认清党的执政角色
在本次会议中,党委书记刘富云首先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重大事件的历史脉络及其重大意义,指出: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的转变:第一个阶段是从1921年建党至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期间取得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伟大胜利,实行了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两个务必。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的历史使命,确定了统一的思想路线。第二阶段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到1953年实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确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再到1957年的反右运动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党和执政党两种思想共同产生作用,实现了党的执政思路战略转移,提出新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以后到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党执政角色的完全转变,面对国内国际两大环境进行执政与发展建设经验探索。
国内和国际新形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历史事实证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选择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是历史必然,人民群众选择中国共产党也是历史的必然。
一、新的时代下,结合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需要,我们要认清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深刻理解“四个着眼于”、和“六个坚持”。
“四大考验”:
1、执政的考验:长期执政难免作风松懈、难免形式主义、难免官僚做派,乃至滋长独尊的情绪,如何“执住政不失政”并且“执好政不乱政”。这是执政的考验。
2、改革开放的考验:已经习惯了的旧的规矩打破了、丢掉了,新的规矩尚在确立中、尚不完善,能否把持得住,不糊涂、不迷失、不昏头,需要大定力。这是改革开放的考验。
3、市场经济的考验:趋利避害的利益原则、市场原则被认可、被引入后,与政党固有的高扬信仰的党性原则不可避免会有直接的交锋。如何取舍,既能推进市场经济又不迷失共产党的宗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市场经济的考验。
4、内外部环境的考验: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摩擦、世界局部地区政治乃至战争争端,国际日益蔓延的恐怖主义等等,所有这些世界变化的不确定性背后固然有很大的机遇,更有大的风险与雷区。这是外部环境的考验。
“四个着眼于”即: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六个坚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四项要求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指明了方向。
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公化就是要求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国情及文化结合起来。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理论源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原则基本不变,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创新和中国化。
3、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冠以“特色”二字,第一次全面描述核心价值体系。
4、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强调了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
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向民主。
党内民主是不同于西方民主,是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党的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把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有机统一起来,既充分激发生机活力和创造力,又高调强调政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建立一支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同时这也是培养选拔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所在,一切成果是人创造的,一切错误也是人犯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时代性的重大课题。
五、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目前我国基层党委17.9万个,总支部22.9万个,支部313万个,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三个作用发挥也是一句空话。所以必须要求抓好基础工作,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六、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风建设着眼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七、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民族利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追究的就是干干净净的政党,是一个以人民福祉,国家强盛为唯一利益取向的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