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改”挑战“零排放”
分享:
时间:2009-08-21 浏览:261 投稿:党委 文作者:云天化电视台 罗晓辉 杨磊明 报道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云天化电视台 罗晓辉 杨磊明 报道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在2009年科技创新成果中,尿素车间“702-F增加喷淋洗涤装置”这一技改建议荣获公司“科技创新二等奖”,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项投资费用仅有5000.00元人民币的小技改,几乎实现了“零排放”的目标。
 
    702-F是尿素装置游离氨的排放管线,虽然其排放指标已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但对周边环境还是会造成一定影响。针对于此,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探索,提出技改方案,仅仅在排放管线上增加了两个喷淋洗涤装置,就使得游离氨排放量从10.684千克/小时一度下降到了1.841千克/小时,回收效果显著。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项目的实施过程比较简单,但方案在确定之前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首先需要源头控制,查阅大量的资料,通过不断的对比和思考确定一个方案,然后加以不断的论证和优化,确定它的可行性后才能实施。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们依然没有满足,凭借着多年积淀下的丰富经验和对装置的熟悉和理解,技术人员对化工生产的神话--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发起了冲击。经过仔细的研究,最终决定在702-F的蒸汽管线上加装了限流孔板,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来提高游离氨的回收率。项目实施后,游离氨排放量再次明显下降,几乎达到了零排放的标准。
 
    在采访中,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702-F项目经过几代工程技术人员的改造和努力,放空氨量已经很低了,完全可以满足国家的环保要求,但是为什么技术人员还要孜孜不倦的对它进行探索和改进呢。面对镜头,技术人员给了记者这样的答案:作为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应该说致力于降低装置消耗,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基于这份责任,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去优化和改进装置运行的状况。
 
    作为化工企业,实现“零排放”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同时也是公司永恒的追求,虽然非常困难,但这也是我们化工人持之以恒的追求和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不懈努力的目标。然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工艺人员具备对传统思维挑战的勇气,高度的责任心和务实精神,寻根究底的执着,知识经验的积累,科技创新缺一不可。702-F项目的实施也是我们持续实施零排放的一种理念和追求和员工不断努力的结果。
 
    据统计,“702-F增加喷淋洗涤装置”技改项目投用后,每年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氨63.67吨,年经济效益17714.819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