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为期两个月的公司与CPIC干部互派交流活动圆满结束,前往CPIC挂职学习的十名交流干部也于近日返回公司,9月5日下午,公司领导刘和兴、刘富云、王洪斌、段文瀚及相关部门领导与返回公司的干部们进行了交流座谈,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总结经验,畅谈体会。
交流总结会由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余雁冰主持。北京工程塑料实验室主任王志春首先代表交流团队作了发言,分析和总结了CPIC各个层面优良的管理方法及特点,以及与公司不同体制下所特有的管理理念。CPIC快速的执行力、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和严厉的绩效考核力度等给交流的干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随后的自由发言中,大家结合自身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畅谈了各自的触动和感悟,并把从CPIC带来的信息做了全面分析和梳理,以通过实际参与不同的管理体制和模式运作,进一步发现自身存在的缺失和不足,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
随后,公司副总经理段文瀚对比股份公司,深刻分析了CPIC在管理中的优势和闪光点,并对股份公司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瓶颈做了剖析。段文瀚指出,CPIC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目前的发展还处于创业阶段,企业在运行中管理较为灵活,注重效率,追求快速的执行力,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危机感强,并且非常关注细节,这与股份公司传统的国有企业机制产生强烈的互补性,让本次干部互派交流活动的意义显得更加深远。段文瀚强调,虽然CPIC的管理体制没有股份公司那样健全和完善,但我们互派的干部要有宽广的包容胸怀,放宽眼界,转变观念,把带来的信息和学到的东西作深入的思考和变通,在实际的工作中体现出来。
公司党委书记刘富云指出,公司自99年收购CPIC以来,短短9年的时间里CPIC不论是企业实力,企业竞争力还是国际影响力都得到了快速增强,这与云天化的大力扶持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密不可分,但其自身也有许多股份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机制,母公司总是引领子公司发展的传统观念已经显得相对落后,我们不能去简单地要求子公司,而是应相互间的融合和借鉴。此次干部互派交流是CPIC与股份增进了解的一次契机,是企业管理文化和认可程度有效融合的良好平台,我们要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实现母子公司间从认识到认同到理解最终到信任的目的,真正实现公司的集团化管理。
在最后的总结中,总经理刘和兴全面分析了CPIC和股份公司在制度和文化中各自存在的优势和不足。CPIC在快速的执行力、灵活的用人机制、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较为突出,但这些主要是外部市场推动的结果,不能掩盖其内部没有形成系统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缺陷,领导魅力的粗放式管理,将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渐渐成为管理内部的一个潜在隐患;而股份公司在国有企业体制下运行的30多年间,虽然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模式,但过多的制度和标准必将影响企业的执行力度,降低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抑制企业的发展速度。所以,文化式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就形成了相互制约的矛盾体,只有平衡并相互作用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而本次干部互派交流正是这两种管理模式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对彼此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