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化工行业市场情况普遍低迷,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水富云天化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托自身优势,群策群力,在全体职工中(含分公司和托管单位)广泛开展“降本增效促安全 建功立业献佳绩”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将技能提升、降本增效、安全生产、创新创效、“一活动一工程”等工作纳入竞赛范畴,以竞赛促生产、以竞赛保安全、以竞赛增效益。
这是一个苦练内功、强身健体的赛场,这是一次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比拼。劳动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信心和干劲,成为企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助推器”。
围绕中心重实效 素质提升促生产
劳动竞赛既是技能PK的平台,又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高速列车”;既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撬动企业效益的杠杆。活动开展中,各基层工会结合单位实际,查找问题、搭建平台、创新载体,以竞赛促进员工素质提升,通过培养和壮大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队伍,把职工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生产保驾护航,“劳模工作室创建”“技术培训”“专题应急演练”“个人业务能力提升计划”等活动开展蔚然成风。点对点的培训,互动式的交流,形成了“班班有竞争、人人争标杆”的氛围,推动公司生产经营工作高效进行。
截止11月3日,公司合成氨、尿素两套主要装置均提前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合成氨装置已安全连续运行达280天,正向第三个“百日红”发起冲刺;制气、甲醇装置双双实现装置运行以来的首个“百日红”;季戊四醇取得安全连续稳定生产200天的好成绩;供热锅炉共实现六个百日长周期安全运行;各装置的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均有大幅提升。

甲醇车间工艺培训

制水车间工艺培训

合成200天祝捷大会

制气、甲醇装置100天祝捷
同台PK技艺高 比武场上我最美
劳动竞赛就是一个舞台,每个职工都是主角,他们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只要你参与,就有可能成为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说起劳动竞赛,就会想到今年4月公司工会举办的首届叉车技能竞赛,专职、兼职叉车司机同台竞技,男员工、女员工叉车擂台一决高下。“相同的赛道上,对手多了,参照物多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提升是必然的。”一位参赛选手在赛场上这样说道。
今年以来,公司工会开展了以“比质量、比安全、比生产、比成本、比创新、比管理”为重点的“建功杯”劳动竞赛活动,受到广大职工的热情参与,整个公司上下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热潮。目前,各基层工会已先后开展了“百日红”、叉车、防护器材、煤代气大修、工艺操作视频等各类技能比武活动20多次,参加员工达2000多人次。
劳动竞赛的开展造就了一批岗位操作能手和职业技能标兵。电仪车间赵宁,荣获云南省第二十一届“劳动模范”称号;在今年9月集团举办的第五届化工总控工技能竞赛中,水富云天化代表队表现不俗,在前十名中占据六席,展示了较强的综合实力。

公司首届叉车技能竞赛

中心化验室化工分析技能竞赛

天盛圆织工段技能竞赛
技术创新掀高潮 挖潜增效比贡献
公司工会将创新创效有机融入劳动竞赛,使竞赛主题常赛常新,激发了职工创造的活力。职工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查找制约生产、质量、效率、安全、能耗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各种小发明、小革新、小设计、小改造、小建议层出不穷,许多员工的建议良策和发明创造都转化为了企业现实的生产力。据统计,自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共收到员工的合理化建议达1000多条,采纳率超过20%,为企业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合成车间员工提出的《关于合成氨装置低位热综合利用》技改项目,目前已通过论证,正处于施工准备阶段,预计该项目投用后可降低供热蒸汽消耗6.5~9.8t/h,为公司每年带来400~600万元的经济效益。
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职工“金点子”征集等活动,使职工找到了新的献计献策的机会。如今,该项活动已经覆盖到车间、到岗位、到职工,成为公司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26万吨甲醇透平压缩机技改施工现场

外送酸管线技改施工
发现问题找差距 管理提升助发展
秉承“精益生产、达于至善”的管理理念,公司进一步拓宽劳动竞赛的深度,以赛促管,致力于向管理要效益。
在竞赛开展过程中,结合“安康杯”劳动竞赛、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6S”管理等活动,通过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安全监督,深化危险源辨识,开展安全、消防事故模拟演练,开展隐患排查和消防技能比赛,加强现场“6S”管理等手段,全面提高班组建设和员工安全防护技能,提升管理水平。

尿素安全标准化示范班组

物资部防护用品使用竞赛

干部员工义务拔草
“劳动竞赛,不应只是一个临时擂台,而应是员工为实现企业长远战略目标而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如今,“降本增效促安全 建功立业献佳绩”主题劳动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公司,到处是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火热竞赛场面,到处是为企分忧、立足岗位做贡献的身影。主题竞赛所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正形成企业发展与人才成长的良好互动,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公司管理效益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