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举旗筑梦,书写“醇煤”人生
分享:
时间:2017-05-02 浏览:309 投稿: 文作者:文/胡良平 梁喆 图/狄光兴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文/胡良平 梁喆 图/狄光兴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胸有春秋临天摹画,眼如丹江迎霞激昂,一袭蓝衫,褶白萧风瑟雨,一双劲手,茧生千崖万壑。就是这么一个人,技艺高超,勤劳勇敢,始终绽放着热情的微笑,释放乐观自信的情怀,带领着一支朴实平凡的团队,却屡屡创下不凡的成绩,并收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的集体荣誉。

 

    他就是水富云天化制醇车间工艺一班的班长杨德辉。无论是“煤飞色舞”,还是“清蒸闷煮”,他都始终勇争于前,身先士卒。再艰苦的环境,也浇不灭他志博云天的决心和信念,时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促使他扎根岗位,以“主人翁精神”献身于公司的改革发展大业中。

 

立足岗位,勤学苦练自强不息


    自2005年毕业工作以来,杨德辉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严于律己,用实际行动带动周围同事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身为“新兵蛋子”,他谦虚谨慎、刻苦钻研,不断向老员工请教操作技巧,吸收先进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学无止境”,在本岗位顶岗实现独立操作后,他又开始学习其他装置的生产维护操作。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熟练掌握了6万吨甲醇、10万吨甲醛、壳牌煤气化、大小空分、26万吨甲醇等多套装置的生产技术,他以顽强的毅力和舍我其谁的决心,迅速的成长为一名公司“保生产、增效益”的多面能手。

 

    2009年,他被提拔为一班之长,带领着一众战斗在生产一线的组员栉风沐雨,成为公司大步发展的坚实助力。面对新来的员工,他总是热情的带着他们主动熟悉现场,将自己的总结和经验倾囊相授,并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徒弟,为车间培养出一批批基础扎实、能征善战的生产骨干。熟悉他的人,都会觉得他太过执着于完美。然而,在“细节不能马虎一丝一毫”的化工操作中,正是有了像他这样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一代青年员工,才有力的保障了生产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

 

    君子厚德载物。在践行“两学一做”活动中,2016年6月18日,杨德辉联姻水富县团委共同举办“关爱留守儿童,播撒爱心阳光”主题献爱心活动;2016年7月11日他又主动投身水富县复兴村“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公益。矜贫救厄,乐善好施,他以身作则诠释着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软硬兼备,勇做“煤人”彰显“醇生”

 

    理论与实作的充实和结合,成就了杨德辉过硬的技术功底,也赋予了他扎实操作的软实力。2016年7月6日23:00,煤气化汽包憋压,蒸汽管网压力急速下降。千钧一发之际,他迅速判断出外送蒸汽阀门故障,奔赴现场打开旁路,并指挥主控稳住汽包和蒸汽管网压力,仅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处理了事故,避免了制醇车间两大装置停车和全厂蒸汽管网的巨幅波动。2016年9月28日19:50,煤气化装置渣水流量14FI0002指示突然为零,他立即做出判断准确找出事故原因,在离停车联锁动作只有1分钟时成功化解险情。在他和同事们的悉心维护下,2016年11月30日,制醇装置连续运行160天,并提前一个月完成制醇装置年度生产任务。实现了制醇装置自投产以来第三个“百日红”,更创造了全集团shell煤气化装置A级连续运行历史最佳纪录。

 

    煤气化装置的每次停车检修,都需要将气化炉内的积灰清理干净。在接到车间加班任务后,杨德辉总是第一个冲进人孔,顶着温度高达60余度、没到膝盖的积灰,用小小的泥瓦桶将细密的煤灰一桶桶舀出。蛙服被汗水淋浴留下斑驳煤渍,让他们成了一个个不辨你我的“煤人”。在清灰完成的那一刻,泼墨般的笑颜下那两排洁白,绽放出忘我的“醇生”之花。

 

规方定圆,制度为鞭文化为魂

 

    身为班长,杨德辉深知一个良好的管理制度对全体组员的积极影响。为此,在工作之余,他还潜心学习相关的先进管理知识,建立健全《班组管理办法》、《班组绩效考核细则》等十数个班组管理制度。为寻找更为实际更为有效的管理办法,他还组织班组定期开展绩效分配大讨论活动,随时征集员工建议,及时针对性调整绩效分配模块,充分肯定员工的付出。另外,定期利用QQ、微信、邮箱等平台公开各项开支情况,明细公费台账,以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氛围为最终目的,建立有效的鞭策机制。同时,充分起好带头作用,挖掘班组中每一个员工的潜能,人人做到“施其才,显其能”。

 

    2015年,杨德辉提出“悦动青春”、“悦享青春”、“悦感青春”、“悦和青春”的班组文化建设,并以之为主题积极开展集体活动来丰富班组员工的业余生活,全力塑造“青春”文化,凝聚全员力量,传承理想信念,进而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和谐共进的一流团队。

 

   开拓进取,以人为本争创六型

 

    2015年5月,他利用公司上下创建“六型班组”的契机,提出“创六型班组,做六型员工”的班组创建目标。以学习、创新、和谐型为主要突破口,推动员工加强学习,不断开拓进取。截止2016年5月,班组员工已全部参与多岗位培训学习,签订师带徒培训协议10份,班组则充分利用班组内部人才资源进行技能培训,聘任班组内部讲师进行技术授课,全年累计开展《课题看板》和《精英讲师讲堂》各12次,利用副班正休时间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活动30余次。2016年,班组有2名员工成功跨装置顶岗操作,3名员工获得技师资质,1名员工获得高级技师资质。

 

    同时,杨德辉以“新思维、新方法、新操作、新效益”为理念,在班组中创办“创新管理基金”,激励班组成员采取“头脑风暴法”,充分利用车间“制醇创新”微信平台全员参与创新。近两年,班组人员提出的合理建议中通过公司级技术、管理改进建议共18项。2016年全年在“制醇创新”微信平台提出技改建议132条,通过45条,提出管理建议27条,通过8条,在四个工艺班组中排名第一。在他的带领下,班组于今年成功获得了集团“示范六型班组”的光荣称号。

 

    “技艺精湛”,他是生产中的定海神针;“全员创新”,他带领班组成员破解困局;“六型员工”,他身先士卒凝聚团队力量;“善行无疆”,他用热情的心,滚烫的手,扶危济困,雪中送炭。

 

    他是凡人,也是勇者;他是学徒,也是师者。杨德辉似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带领着这个年轻的团队筑梦前行,书写着更为精彩的“醇煤”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