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随着惊蛰一过,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这也意味着一年一度的春节拉上帷幕,这第一个在岗的春节令人记忆深刻。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是回到家里与父母一起闲唠吃年夜饭,是回到村里与发小一起打闹谈论过往,是回到故乡与亲朋好友团团圆圆的日子。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与自己的成长和选择他乡成了故乡,我也成为了一名春节在岗的化工人。想象中的孤独与失落并没有如潮水袭来,一如既往的工作和往年春节的回忆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乡的第一个春节也十分温暖,在欢喜和快乐中这里也就成了我的故乡,成为一个新的温暖港湾。
不一样的烟火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记得小时候每年的春节都要杀年猪,小孩子最快乐的就是帮父母烧水褪猪毛,或许是小孩子天生跟水火亲近,或许是冬天的火塘边暖和舒适,也或许是马上要吃到的“杀猪菜”让人垂涎欲滴。灶膛里红红火火,烟囱口蒸蒸日上,大锅上财源滚滚,美好的寓意就这样产生在那个刚学会成语不久的小孩子脑海里,也让他记住了人间烟火气。随后叔伯们对年猪“精加工”,婶姨们准备着杀猪菜,表亲孩子们则负责快乐就好,新年就这样快乐的准备开启。如今长大了的我选择了春节在岗,因为这里也有不一样的烟火气。熊熊燃烧的火炬是夜空中最亮的烟火,开车时气化炉的稳压放空靠它,正常生产时的废气燎烧靠它,停车检修时泄压靠它,它是环保的保障也是生产运行的信号灯,是独属于我们化工人的烟火气。春节在岗的所有同仁都精心维护、用心操作,确保着装置的正常生产,虽然不能陪家人团圆,但生产运营中心的每一名员工不都是我们最亲的“家人”嘛,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炬,看着新一天的运行记录,回忆着儿时的快乐,不一样的烟火却给了我同样的力量,炙烈燃烧的都是最美好的,像青春一样!
一样的期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耳熟能详的古诗中描绘着春节的传统习俗--贴春联,春节在岗的年轻同事们也把自己的公寓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春联期待着来年的好运。我们的春联来自公司退休员工和一群热爱书法的才俊组成的书法协会所书,领春联那天小区广场显得热闹极了。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小男孩兴高采烈,还在婴儿车上的小朋友喜笑颜开,跟着长辈学书法的小同学像模像样。有许愿阖家安康的阿姨眉开眼笑,有许愿新年暴富的小伙眉飞色舞,也有许愿工作顺利的师傅笑容满面。春联上书写的是崭新一年的愿景,寄托着阖家安康、万事顺遂的期待,而贴春联则是立足当下的小快乐。小时候贴春联用的是奶奶调配的秘制面糊,我和姐姐两个小人儿用小小的手掌在门框上比划着位置,父亲将春联按我们的“指挥”由上到下贴好,一般这时候会恰到好处的传来母亲“可以放鞭炮,准备上桌吃饭了”的声音,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完成这喜庆的仪式。如今长大的我暂时回不去过年团圆,但贴好春联后也会拍照给父亲看看,问问妈妈的年夜饭准备的怎么样,讲讲这春联上的美好寓意,希望二老在家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远隔千里的两个家有着一样的期盼,分离两地的亲人有着同样的思念,这便是属于我们的幸福!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岗的我们有同事陪伴并不孤独,有公司工会组织的趣味活动并不无聊,有各异的民俗风情并不无趣。在爆竹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也在惊雷声中结束了在岗的春节,春节结束了但一整年的春才刚刚开始,这声声春雷是便是前行的鼓点,为我们向光向前而行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