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诺,十二岁,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家住偏远山村,一间破旧的土房承载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她没有因贫穷而悲观,平时活泼开朗、乐于助人,不但成绩优异,而且勤劳懂事。每天做完作业后都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干农活。假期别人到处游玩时,她却在一边放牛一边看书,是左邻右舍口中那别人家的孩子,大家对她都赞不绝口,觉得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够走出大山,成就一番事业,光宗耀祖。
日子虽清苦,可也一样一天一天过着,转眼间允诺便升入本县最好的中学。可进入初中的她完全变了一个人,每件衣服都逃脱不了她的魔掌,总要被她画上一个饼,书包上也吊着一个毛茸茸的饼玩具。渐渐地,她开始有那么点叛逆了,就连校服也被她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饼,对于饼有着一种几乎疯狂的炙热。这时的她虽然成绩优异但是性格孤僻,不爱讲话也不愿跟大家一起玩耍,每天三点一线,独来独往,与书本作伴,与星辰为舞。
“允诺,才发的校服怎么又被你画上了,哎,给你讲多少次了,你怎么不听呢?”久而久之,这个饼成了允诺身上的一个异类的标签。大家都可爱地称呼她为“饼大姐”。“同学们,这题谁上来给大家讲解一下?”“饼大姐”。同学们 ,这次的奖学金应该给谁,“饼大姐”。每当老师提问或者有什么活动的时候,同学们总会异口同声地推荐着“饼大姐”。即使这样,允诺也毫不在乎,每当学习感到疲倦或者遇到困难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拿出自己的“饼”,抬头仰望天空,瞬间就浑身充满干劲,埋头逐梦。六年的中学时光很快过去,也许大家对允诺很陌生,甚至可能已经忘记了她的名字,却对“饼大姐”这个称呼耳熟能详。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允诺拿着平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早早地上街买了许多父母平时爱吃却舍不得吃的菜,外加一瓶酒和几个饼。傍晚时分,允诺带着饭菜和某所军校的录取通知书跪在了父母和一位解放军叔叔的坟前。陪他们喝酒聊心里话,诉说着几年来自己的艰辛和不易。“爸,妈,叔叔,我好想念您们,您们在那边还好吗?您们放心,我过得很好,经过六年的努力,我考上了,我要成为叔叔那样的人,更好的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允诺在悲伤中沉沉睡去,她仿佛回到了六年前的那天。突如其来的地震摧毁了房屋,父母为了保护她,将她死死护在身下。又饿又怕的小允诺,最终不省人事,当她从恶梦中惊醒时,解放军叔叔已经从废墟中把她刨了出来,“饿...饿...渴...”,她虚弱地喊到。这时进来一位解放军叔叔将自己因赶着救援而没来得及吃的半块饼和半瓶水递给了她。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她伸手去接的时候,一场不小的余震来临。他飞奔向前将她护在怀里,一颗滚石却带走了他的生命。“小朋友,好好活下去,长大了......报......报效祖…国……”,“叔叔,叔叔,您千万别睡,坚持住,医生马上就到了”……在小允诺一声声的呐喊声中,下月就要结婚的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翌日,她在悲痛中睁开眼睛,化悲痛为力量,重重的给他们磕了几个响头后带着父母的期许,解放军叔叔的临终嘱托以及心中那热烈的梦想踱步回家了。渐渐地,那饼已经烙印在她的脑海里,为她的世界洒满阳光,陪伴了她一生,激励着向前,成为他。无论是平时的工作,还是每次抢险救灾,她总是冲锋在最前面,默默的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