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顶着一副虚弱瘦小的身体,在崎岖山路上,跌跌撞撞去家访。她推开的不仅仅是一扇扇学生家庭的门,更是一扇扇学生和家长的心灵,她用全身微弱的力气拉住了一个个在贫困和学业中徘徊的农村女孩。她就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张桂梅校长就像是一盏明灯,用心怀人民的党性燃烧自己,照亮了无数大山女孩的人生梦想。
《我本是高山》是一部动人的影片,它用电影艺术生动形象地讲述张桂梅校长的故事,它是一扇我们与华坪女高对话的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到张校长的故事,感受她的精神。影片开头开学仪式因经费紧张、设施简陋,出现了一系列变故,同学们哄然大笑,窃窃私语、满不在乎、面对老师的教诲嬉皮笑脸,无知无畏,但随着大家一起经历部分老师离开、洪水淹没教室、齐心协力抢救试卷、升国旗……直至即便有“我本是高山”意志的山月,甘愿为家庭作为“物资筹备”而做垂落而下的溪流,没成年就生下孩子,且自嫁过去后,丈夫就不断打她,终于有一天,竟被丈夫活活打死了。山月之死,让女高里其他学生忽然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如果不读书,等待她们的命运,很可能与悲惨的山月一样。被家里的男性早早许配给人,换一笔彩礼费。自己则从此如浮萍野草,不知会在哪个环节被毫无痕迹地斩锄、抹去,而读书,高考,是她们走出大山、改变自身悲惨命运的唯一途径。
时光追溯到2020年秋,我以一名实习教师的身份加入到了昆明市女子高中。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只有女生的学校,也是第一次亲身体会到什么是“春蕾计划”(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她们都是春蕾学子,更能体会生于大山,挣脱大山,走出大山的艰辛。她们有着超越常人的刻苦和勇敢。有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有一次自习课,两节连上,我守着她们,其实就是各看各的书,刚上课没一会儿,班长就上来问我,可以提前十分钟放学吗?不然放学吃饭的人太多,太浪费时间了。还跟我强调课间她们不休息,继续看书做作业。整整100分钟,教室里只有翻书和科代表布置每个时间段任务的声音。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为什么女中老师需要每天做习题,每月测验,持续三年,直至熟练;每一位新入职的老师都有指导老师,课前反复修改教案,频繁磨课,课上不允许失误,也不允许自己浪费她们一丁点的时间。
现实中张桂梅老师说:“我不仅是在教育,更是在救人。”影片中,海清扮演的张桂梅也同样对梁老师说:“你是在教书,我是在救人。”育人温和,锦上添花;救人残忍,背水一战。她告诉她们:要成为山,而不是跨越山。于是“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成为了她们一生的誓言。张老师让她们知道,可以通过努力拥有人生另外的选择,可以选择留在大山,也可以离开大山。
影片《我本是高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让更多的人去看到、去关心现实中埋藏在冰山下的底层女孩教育困境,关心底层女性面临的命运危崖,以及她们为改变命运付出的巨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