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天才少年,刹那芳华
分享:
时间:2023-10-10 浏览:274 投稿: 文作者:生产运营中心 吉琴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生产运营中心 吉琴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人是多面体,坚强和懦弱,自卑和傲慢,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也同样如此。初识王勃,源于高中所学《滕王阁序》,如今再读,依旧深叹其文采斐然,纵横捭阖,对他生平做了简单的了解后,最终把这交织在一起的情绪化为四个字:天妒英才。
 
    公元676年,王勃去世,年仅27岁,而当时距离开元盛世的到来还有三十年的时间,这三十年间,诞生了襄阳孟浩然、太原王昌龄、剑南李白、巩县杜甫等。若王勃能够顺利活到六十岁,那开启盛唐的文坛领袖,或许就会是他。
 
    王勃出生于山西河津一户书香门第,六岁能文被称为神童,九岁挑出了汉史专家颜师古著作《汉书》中的一堆毛病,做《指瑕》十卷。未冠而仕(16岁进士及第),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官员,随后被高宗称为奇才,位列“初唐四杰”的首位。在长安,结交名士,舒适自得,送杜少府离京赴任川蜀,有感而发,写下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虽伤感离别,却透露着昂扬慷慨之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读完令人豁然开朗。
 
    王勃绝对属于天才式的诗人,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王勃也有,他存诗80多首,赋、序、表、碑等文90多篇。王勃写《滕王阁序》时,执笔便写,一气呵成,一字不改,近800字,几乎句句佳评。论画面之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论用词之妙,“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论用典,“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孟尝高洁,阮籍猖狂”;论情怀,“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论气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此骈文一出,其他文章顿时失去了颜色。他的人生仿若流星,辉煌与坠落,皆为宿命。
 
    慧极必伤,王勃短暂的一生,一共经历了两次挫折,最后一次间接的置他于死地。第一次他刚任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鸡,王勃受命写《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然而这事却很快传到了高宗耳边,兄弟相争本就是初唐的一个隐痛。高宗大怒,将他逐出了长安,前途尽毁。第二次,任虢州参军时被人下套藏匿罪犯曹达,惊惧之下他私刑处死了曹达,因此犯了死罪。父亲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贬至南荒之地——交趾。后来遇到大赦,王勃才死里逃生。这是王勃人生中的第二次巨大挫折,也是最致命的一次。
 
    公元676年春夏之交,万物复苏,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看着两鬓斑白,皱纹深陷的父亲满怀愧疚。在与父亲待了一段时间后,重拾信心,踏上回程之路。途中,忽起风浪,他被卷入水中,沧海混沌,浮生若梦,过往如同走马观花,鱼贯而入,恍惚想到人心浮沉,宦海微途,自恃天纵之才终逃不过笼中戏弄,此时生机已然被盗,等救上来不久后就惊悸而死。后人笑他胆小,被吓死,却不知高处不胜寒,这寒光,亦能杀人。
 
    不可忽视的是,正是王勃和其他初唐诗人的探索和尝试,才打开了后来盛唐遍地开花的局面。峥嵘年华,岁月坦荡,终敌不过万物造化,但留下来的成为了故事,成为了历史,成为了传奇。可惜的是历史就是历史,不能重来,这个未冠而仕的天才诗人,漂泊了一生,流浪了一生,但,璀璨了整个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