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工匠精神,也是我入职这几年听得最多的词。远到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国工匠》的高凤林,我国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能把焊接误差控制在0.16毫米之内,并且将焊接停留时间从0.1秒缩短到0.01秒;胡双钱中国大飞机项目的技师,仅凭他的双手和传统铁钻床就可产生出高精度的零部件,再近到我的身边,事无巨细的姚班长,勤学苦练的曾师傅,在他们身上,尽管没有显赫傲人的成绩,但总是在平凡的工作中改变了我。
煤气化岗位的姚班长是我们车间发现隐患最多一个。一次,和姚班长一起巡检,姚班长问我有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简单环顾了四周,我表明一切很正常。姚班长却说:不对,现场的声音比之前要大了!半信半疑,也不敢多问,只有紧紧跟着姚班长一起仔细检查,一个小时过去,我们发现了合成气管道磨穿了一个小孔。合成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一不小心就会发生安全事故。我赞叹姚班长的好耳力,殊不知这样的好耳力下,是他专注、倾心、认真、负责的工匠品质。
曾师,甲醇车间一个年近五十岁的老师傅,但每次车间组织的指标考试他都总是第一名。我好奇这几千个指标连锁他是怎么做到倒背如流,也悄悄问曾师是不是有什么诀窍。曾师笑着说:哪有什么诀窍,这些都是我们工作要用到的东西,这些连锁指标关系着装置的正常生产,你一个数值记错了就会引发不可挽回的损失。
别看师傅都快50岁了,但是不管是书面考试,还是工作现场,他都“斤斤计较”。一次一个数据微量偏差,大家都觉得可能就是正常的波动,他偏不,调趋势跑现场直到把他查清楚为止。又一次,和曾师一起去现场调试一个阀门,我本想着天气太热赶紧调了差不多就回去休息,但曾师却一再要求把调整偏差调到最低最低,那次站在三十多度的烈日下调整了近2个多小时,衣服已经全被汗水浸湿。
身边向他们这样的老师傅有很多,他们持一个匠心,做一份事业。大企匠人,他们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守着一颗匠心,守着一份职业,努力干好,用心干精;他们尽管不伟大,但他们值得尊敬;他们不善于表达,但他们无畏艰险总是坚强散发光芒,给与我们榜样。作为90后,我想我应该学会的是摒弃浮躁的心态,用深度去丈量生命的长度,以精雕踏实的匠心,如师傅们般,守好洁净纯粹的初心,踏实做好新时代的画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