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
分享:
时间:2022-07-26 浏览:1041 投稿: 文作者:化肥车间 李道春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化肥车间 李道春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远处青山相连着,头上白云紧挨着,眼前秧苗摇曳着,细语声、吆喝声随风飘散着,这是前不久回老家看到的景象。夜晚,一层层绿油油的秧田,在月光的照应下显得格外入眼,此时,风轻轻拂过,我想起了您。

 

    在“感动中国”人物大会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今日,这千家万户的缕缕炊烟,都是对您无尽的思念。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刚经历了战乱的洗礼,粮食短缺,更加上自然灾害严重,粮食问题越演越烈……

 

    一粒种子,两个梦从袁隆平先生内心油然而发,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他将毕生心血投身于杂交水稻事业,一件事一个人贯穿了袁老整个人生,他说他不在家就是在试验田里,不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用一生专研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人民吃饱饭吃好饭的的禾下乘凉梦。

 

    眼下,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每天工作生产的那一粒粒“白珍珠”。


    上世纪70年代,为了让中国人吃饱饭,由毛主席圈阅,周总理批示从国外引进的13套大氮肥装置其中一套落地在这里,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奔赴而来,1977年10月生产出新中国规模化第一批尿素,改变了中国人用不起高价氮肥的现状。

 

    也正是这一粒粒尿素,四十八年来,一代代云天化人前赴后继,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也吸引着我。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作为粮食的粮食,我们更应该立存高远、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创新,持续坚持以“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队”为首的四个定位,努力建设长江源头保护标杆企业,助推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在这里,我们也有梦,梦想创造一项项成绩让48年的老基地变得更有活力,梦想让中国化工制造业更有魅力。

 

    一粒种子的萌芽、成长离不开肥料的孕育,一个人的成熟、成长离不开勤奋的努力和环境的优雅,一粒种子,一粒尿素,搭载着千万人不同的梦,却始终紧紧围绕着百姓苍生,禾下圆梦,五谷丰登。

 

    夜下,夹杂着稻香的晚风吹来,身后的屋里传来妈妈和爱人的笑声,风很轻,灯火可亲,今天的太平盛世,全是当年有一批像袁隆平先生这样的人,在各个领域挺起了中国脊梁,造就了今天的岁月静好。向所有负重前行的人致敬,未来,吾辈更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