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分享:
时间:2022-05-17 浏览:422 投稿: 文作者:水汽车间 吉琴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水汽车间 吉琴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关于“暴力”这个词我们都会有所了解,因此当我初次看到《非暴力沟通》这个书名时,既惊讶又疑惑。惊讶于对“非暴力”何解?是如何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来沟通的?疑惑的是难道暴力沟通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吗?简单来说,暴力沟通指的是语言暴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给人们带来了情感上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对肢体的伤害更严重、持久。相对而言,非暴力沟通就是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本书的作者和创始人是马歇尔.卢森堡博。他通过《非暴力沟通》一书告诉我们要做到学会观察对方与自己,清楚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并用温柔的语言表达出来。书中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非常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很难。全书共十三章,前六章运用四要素去表达自己;第七、八章运用四要素去倾听、了解他人,并给与反馈;其余章节探讨了如何利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正确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避免伤害和被伤害、表达感激等。

    如果要把“非暴力沟通”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把事情具体化,不要大而化之。若上升到某种意义层面上,那就是先根据当下的事,有条理的表达出前因后果,再说出当下的真实感受,便是好的沟通或者说是沟通的基础。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在第一眼的时候就妄下批判,并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到别人身上,忽略了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的本真,这就导致了误会的产生。因此,未经事实,不予评价。人都带着偏见,喜欢一个人是偏见,同理,讨厌一个人也是,都会有失偏颇,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书中突出强调了这一点带来的伤害性有多大,并介绍了实用的沟通模式。比如,人们很容易混淆观察与评论,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对方。他是一个懒惰的人,这是评论。他两三天没出门了,这是观察。但未曾细想,没有懒惰的人,只是我们把他的行为称为“懒惰”;同样的,没有愚蠢的孩子,只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到别人身上,是一种暴力沟通的表现。

    有效的沟通能解决掉大半的误解。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尊重并重视每个人的感受和需要,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