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车票,
我在这头,
思念在那头。
多少人为了工作,留守在这里,为了希望,坚持在这里。新春佳节来临,一串串挂满窗边的香肠腊肉,一声声满天响的炮竹声,一顿顿热腾腾的过年饭,都是我们对故乡的思念,我们的故乡年,一年又一年……
故乡很小,小得只装得下简单的两个字;故乡也很大,大到无论身在何处,纵使穷极一生也法释怀。但故乡这个词,总是温柔的。为了梦想,我奋力扎根于水富,自强不息于云天。
大年三十那天,全家老小早早的便起了床,但母亲总是起得最早也是最忙碌的。母亲说这天里每人要做满十件活,寓意圆圆满满迎接新年,所以都忙得不亦乐乎。夜幕降临,八仙桌上摆满了美味的佳肴,那都是母亲亲手做的,都说年味其实就是妈妈的味道,多年来,我是很认同的。根据家乡的习俗,一家人吃饭之前要先烧钱纸、点香蜡、献食、放火炮,意在恭请逝去的先祖亡灵归来一起团年,愿他们在天有灵,能庇佑子孙健康幸福美满。这或不可说是迷信,当然更不能言之科学,只因这是传统节日的氛围和家庭尊长表达思念的精神寄托。晚饭过后,一家人围着一起烤火、看春晚,好不惬意,而那些吵着要守岁的顽童总是在最早入睡。
大年初一那天,孩童们穿上新衣服,口袋里装满瓜子糖果,各样式的小火炮,约着三五个小伙伴跑去山上炸池塘、炸瓶子…看着他们喜笑颜开,无忧无虑的模样,回忆不禁涌上了心头,因为那也曾是我儿时拥有过的最真实的与现在截然不同的快乐。现在的我们,或是刷刷短视频,或是在微信亲友群里抢抢一毛三分钱的大红包,便也成了我们的快乐。身边的很多人在感叹,觉是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其实,不是年味淡了,而是过年最纯真和最开心的已经不是我们这一代人了,不过我们都惟愿平安健康,诸事顺遂,山河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