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爱卫就不得不提及,那个跳蚤、蚊虫论斤称的年代。1952年2月29日,美国多架飞机侵入我国安东、抚顺等地,播撒带有病毒、细菌的昆虫,对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为尽快恢复人民的生产、生活,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毛泽东主席提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口号。
当年3月14日,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任务是领导反细菌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3月19日,中央防疫委员会向各省、市、自治区发布反细菌战的指示,要求各地做好灭蝇、灭蚊、灭蚤、灭鼠以及杀灭其它病媒昆虫的工作。因此当时便有了跳蚤、蚊虫、苍蝇论斤称,老鼠尾巴按捆数的景象,当然这也是爱卫运动的起源。
自此爱卫运动便成了保护中华儿女健康的一大法宝,随着时间推移,爱卫的观念逐渐淡化,但爱卫在生活中确一直存在,2020年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彰显出其强大的保护作用。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连,云南作为连接缅甸、越南、老挝的纽带,在疫情短期内不会结束大环境下,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我们将不可避免要与各种病毒长期共存,能否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将成为检验我们与疫情较量成败的关键坐标。
因此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多方面,呼吁每个人、全方位参与,就显得格外重要。也正是坚持爱卫运动,有效的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途径,为我国抗疫之征提供了有力援助。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也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途径,更是改变云南落后地区面貌的迫切需要、维护全民健康建设全面小康的迫切需要。我们应该看到,“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已成为云南的“标配”,但一些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改善也是事实,不解决这一问题,云南建成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意义,结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能否在“十四五”时期实现乡村振兴,把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到新水平,使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对云南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