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课桌——《九零后》纪录片观后感
分享:
时间:2021-06-08 浏览:641 投稿: 文作者:甲醇车间 张顺福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甲醇车间 张顺福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年少时第一次“接触”西南联大,乃是读汪曾祺先生一篇散文《昆明的雨》,由此知道汪先生竟是西南联大一员!西南联大素有“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的美誉!

    

    一直想去西南联大旧址看看,终归是未能成行,颇以为憾!今天观看了纪录片《九零后》,仿佛是一场文化与精神的洗礼,也算是圆梦在影院,内心起伏跌宕,极受震撼!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上千上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开始了一场高等教育的文化“苦旅”,克服千辛万苦,从全国各地来到昆明翠湖之滨,支起一张张课桌,组建了闻名遐迩的西南联大。

 

    彼时的西南联大,虽战火纷飞,仍弦歌不辍。无轰炸,学在课堂;跑轰炸,学在山野!

  

    彼时的西南联大,大师云集、巨匠荟萃。闻一多、朱自清、梅贻琦、蒋梦麟……,一个个高山仰止的名字!

   

    彼时的西南联大,共有834位青年学子投笔从戎,以“我以我血荐轩辕”英雄气概,洒却一腔热血报效祖国!

 

    “中兴业,须人杰”,西南联大的刚毅坚卓,镌刻在每一位联大人内心,成为联大之魂!联大在昆明办学8年,名家巨擘、璨若星河!培养了一代人杰,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0余位两院院士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才!

    时光荏苒,今天的联大校友,均已成为了白发苍苍的“九零后”,仍然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做贡献。

 

    影片里,闻一多先生的衣冠冢、“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芳草萋萋、古柏森森。斯人已去,当年联大师生们慷慨激昂、引弦高歌的身影依然浮现在脑海里,大师风范,当万古长青!

 

    西南联大,一座精神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