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杜锡光上战场前的最后一封家书
分享:
时间:2021-04-16 浏览:806 投稿: 文作者:生产管理部 文图 朱朝珍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生产管理部 文图 朱朝珍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4月13日,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有幸到水富烈士陵园参加了“缅怀革命先烈  继承革命传统”之“清明奠英烈”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怀着崇高的敬意,祭奠革命先烈。学习了24名烈士参加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剿匪战斗的英勇事迹。革命前辈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坚定信念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其中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杜锡光烈士的最后一封家书。


    杜锡光(1963-1984) ,男,汉族,共青团员,今水富县太平镇二溪村委会水落一组人。1982年1月入伍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35027部队64分队(4连) 1排1班任机枪手。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杜锡光所在118团承担正面攻击老山主峰任务。1984年4月28日,杜锡光随部英勇杀敌,中弹牺牲,牺牲时年仅21岁。遗体安葬于麻栗坡县革命烈士陵园。

 

    在水富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馆内,杜锡光的最后一封家书被还原放大,装裱在玻璃橱窗内。家书的纸张虽已泛黄,但清秀有力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见。难以想象当时21岁的他写信时的心情,面对生死战斗时他毅然选择了视死如归。字里行间,除了坚定的战斗决心还有对家人深深的不舍和愧疚之情。在国与家之间忠孝不能两全时,他选择肩负历时使命笃定奔赴战场。作为一名刚写了入党申请书的共青团员来说,他的革命精神和意志是何等坚定,他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深厚。在诵读他的家书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们所在的部队曾经打过败仗,但是他们没有被真正打败,因为他们还想继续在战争中打翻身仗。这就是革命前辈们不畏艰难,不惧生死的最好体现。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对家人的深情让我几度哽咽,泪流不止。我的泪水是对英雄的敬仰,也是对英雄的怜惜。一个在战场上意志坚定的英雄人物,在面临生死诀别的时候也会有柔情一面。信里面最后一句写到“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怕不到伤心处”,相信他在写这封信的时侯应该也是万般不舍,泪流满面了吧。诵读的整个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杜锡光烈士写信时的心情。我在想如果他的父母当时收到了这封信,除了伤心流泪之外更多的还是引以为傲。为有这样的儿子而感到光荣,他们会应该和儿子说“儿子,爸爸妈妈也很想你。你是好样的,不给咱中国人丢脸。不用担心我们,你在战场上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保卫家国是男儿的责任与担当,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好儿子。祝你们战斗取得胜利,等到全中国胜利之日便是我们全家人团聚之时。保重,勿念…”


    读完这封最后的家书,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党员同志。我仿佛听见了战场上吹起了响亮的冲锋号角,看到了英雄们奔赴战场前一个个视死如归的脸庞,感受到英雄们在生命结束最后一刻对家人的眷恋之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幸福安宁的生活。除了心怀感恩之外,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对得起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作为新时代的党员,要牢记初心,争当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心怀家国,有一颗爱国之心。领导干部应该心系百姓,多为百姓干实事办好事。普通党员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发挥好自己的个人价值。相信全国上下的党员同志团结一心,听党号召跟党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不息,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我们的祖国将会越来越强大,人民会越来越幸福。最后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祝党百年华诞快乐,祝福祖国永远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