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日子,母亲打电话给我说山上的菌子多了,可以休假回家玩玩,顺便和弟弟、姐姐、侄儿上山去捡菌子。听母亲提起菌子,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家乡幽静神秘的深山老林,一场透雨,一夜之间,精灵般的菌子一朵朵神秘地冒出地面,更让我想念那芹菜炒杂菌子万分喷香的人间美味。

菌子,是雨中的精灵。云南有着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据百度资料记载,云南野生菌约二百五十种,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被誉为“真菌王国”。每年的6月至10月,山上总会有野生菌不断长出,它育于山林,长于山林,是天然绿色食品。只是野生菌里有可食用的,有带毒性的,所以除了云南人,外省人对于食用野生菌还是望而却步的。但寓居过云南的沈从文、汪曾祺,都曾经对云南的菌子情有独钟,汪曾祺先生则盛赞云南鸡枞和干巴菌,赞誉之为“人间至味”。
我自小在农村长大,对上山捡寻菌子是很熟悉的,辛苦而满足的过程也是记忆犹新。那时候山林生态好,菌子也基本是捡回来自家吃,买卖较少,所以上山一天总能捡个小半背篼回来,有青头菌、牛肝菌、鸡油菌、皮条菌、老人头、金瓜花、奶浆菌……。由于经常捡,我基本分得清哪些可以食用,哪些有毒,但父亲总会再筛选一遍,确保每一朵菌子都是可以食用的。我将菌子洗好,切成薄片,菜园子里摘点香芹,放点大蒜,一炒,整个厨房里都弥漫着菌子的香味。一盆山珍出锅,犒劳忙碌一天的父母,也消除了我捡菌子一天的辛苦。我最喜欢把多种菌子混在一起炒,菌子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带着黏黏顺滑的天然汤汁,就着一碗米饭,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这些年在外工作,能去捡寻菌子的机会很少,偶尔七八月份休假回老家,弟弟和姐姐他们不管多忙,都会抽空带我们到山上捡菌子,侄儿侄女们也去,大大小小总是有八九个人。大家弯着腰,睁大眼睛在树林中找寻,无论是谁,只要捡到一朵,总是要大声地喊:“我捡到了,我捡到了,快来看”。其他人顺着喊声寻去,看看又收获了什么好菌子。数我侄儿最厉害,总能捡到最好的菌子,也总是捡的比我们多。虽然山林中菌子少,但我们人多,你一朵,我一朵,半天下来总还是能捡些回来,够吃一两顿,让我过足吃炒杂菌子的瘾。
上个月回家,正遇表弟表媳上山去捡菌子,晚上听说我们回了家,立即将捡来的菌子洗干净拿了过来,十多种杂菌子,满满一盆。还没下锅,就馋得我直吞口水。杂菌子配上火锅,香味四溢,一大家人吃得好热闹,又过足了一次吃菌子的瘾。休假结束返家时候,婆婆还上街买了好几种菌子,用油炒熟给我们带了回来,让我们一段时间内都能享受到吃菌子的幸福快乐时光。
菌子,是上天赐予云南人家的一道美味,让我时刻想念那一盆炒杂菌子浓浓的汤汁和菌香美味,想念那美丽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