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与母亲相处,有时依恋有时又有些“小讨厌”;有时亲密有时又有些“小疏远”;有时享受有时又有些“小嫌弃”;与母亲分离,有小解脱的欢喜但更多的是分离的不舍……
都说:远嫁的女儿是香馍馍,每次回家都被热情招待,这里爱喊,那里也爱招待。确实,最近几年,因为远嫁不常回家再加上有孩子的加持,我回娘家的日子处处都是热情招待。所以,一有假期的第一时间就是回家,母亲欢喜,我也欢喜。
上个星期,休假回家后母亲又一同来水富小住一段时间,可是在和母亲相处的日子中,也总离不开那句俗语:相处久了就不香了。确实……
事一:
刚进家门,老妈不休息就立马卷起袖子开干和碎碎念:“这么乱,狗窝啊,怎么住得下去!”(PS:在本人眼中家里还是挺整洁的。)
“哎哟,这么多玩具,以后不许买了”一边整理玩具一边念……
“衣服多得要死,还有那么多款式重复的,看看,光是这个白T恤就7、8件,以后不要买了”一边整理衣柜一边念……
“你这个厕所墙,是不是去年我来刷过一次就再也没刷过?”一边刷一边念……
“你这个冰箱,你这个台面,平时你们怎么吃得下饭?”一边收拾一边念……
刚开始念呢,还笑嘻嘻应付搪塞一下,念的太多了,就开始我和爱人、孩子三人相互对望噘嘴各种表情,后来就爱念不念,我们想听就听,不听就不听吧。在我眼里,我觉得母亲来水富就帮我看看孩子,做做饭就满足了,这些多余的整理工作没必要,因为我们一直也用得“得心应手”,这样大家都轻松,阖家欢乐。
后来,厨房一天,冰箱一天,卫生间一天,客厅一天,柜子一天,阳台一天……家里确实变了大样,更整洁,更明亮,我们也住得更舒心。我啊,与母亲相处,一边依恋着母亲的免费劳动力,给家里带来的大变样,一边又“小讨厌”我都这么大了她还像带小朋友一样的碎碎念。也许,在母亲的心中,我再大,也还是孩子需要处处叮咛!
事二:
家里冰箱结冰严重,一大早母亲就起来全面整理铲冰,势必要“打造”一个干净卫生的冰箱,用刀铲冰,用锅铲铲,用刷子刷,用帕子抹,分菜品摆放,辛辛苦苦干了一天,冰箱整理完成,一切完美!
可是,第二天发现冰箱冷藏室坏了!任我们怎么调整位置,拔电、插电也无济于事。此时,母亲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时不时紧张自责。我们安慰她:没事,正好换一个新的。母亲也连忙说:冰箱钱我出,你们看,钱我出!在那一刻,从母亲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些许难过、自责、紧张、害怕……那一刻,我也意识到了,虽然我们是母女,但有了两家人的小生分和疏远。也许,在母亲心中,我已经成家,她变老变得没用,生活总归还是我们自己的。
事三:
这个夏天母亲计划呆在水富的时间短,好不容易遇见周末带她一起出去吃她爱的燃面。
面馆里,碰到的邻居朋友都说“你妈妈来了啊,还是一样年轻哟!”,老妈欢喜,我瞬间骄傲,子女之福不就是你变大了母亲还没变老吗?边吃边和母亲拉着东家长西家短,自然舒心。
准备结账时,母亲抢着说:“我来结,我的微信零钱有钱。”她掏出手机,不是很熟练得打开微信扫一扫,小心翼翼得扫码按照步骤输入金额和密码,生怕这一扫就要把她的所有积蓄给骗光一样。我在旁边时不时抛去嫌弃的眼神和“哎呀”两声,心想:20多元的早餐钱,都这么小心翼翼,真是想得多,现在的年轻人手机解锁、扫码、付款谁不是几秒钟搞定。
我啊,与母亲相处,一边享受着母亲身体好让我无烦恼,一边又“小嫌弃”她在新鲜事物的小心胆怯。也许,在我心中,我长大了,母亲就变“小”了,需要多点耐心。
今天,母亲就要回程,下次再见估计也是几个月甚至一年后,当我们成年,离乡,远嫁后,与母亲相处总是那么短暂,也有着诸多理不清的幸福和“小嫌弃”,但母亲终究是含辛茹苦养育我们长大的母亲,不管我们走到了哪里,走了多远,母亲依然在那里,祈祷我们平安,希望我们幸福,并为之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