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发表了一篇《您对待安全的态度即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即是“安全”三部曲中第一部,对待安全的态度即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实质就是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安全第一”即是“责任第一”。
建国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早在1957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周恩来总理最早提出“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管理方针,但由于当时生产条件落后,技术跟不上以及当时国内搞大生产的形势,安全管理在各行各业不受不重视,一直处于事后管理的落后模式,这些状况给广大人民带来惨痛的教训。随着科技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多起惨痛事故的经验汲取,不得不将安全管理工作重心由事后管理转变到事前预防,这也就是安全管理方针中的“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怎么才能做到预防为主?
首先,从企业中个人岗位角度出发,个人要知晓本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工作中所面临的危险、危害因素和发生紧急情况时对应的应急处置措施,这需要从上至下的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很多同志对培训和教育容易搞混淆,安全培训主要针对我们安全技能,比如如何佩戴空气呼吸器、安全带、事故应急处置方法等;而安全教育主要针对安全法规、规章、制度、专业安全技术以及上级安全精神,比如学习《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压力容器充装操作规程》等。仅仅是做到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人人就可以达到预防效果了吗?还必须要具备最关键一个能力----安全意识,通过长期的、从不间断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从而才能使我们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有了安全意识才能时时刻刻想到安全,才能做到安全预防。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就是要改变我们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两句话是相互矛盾的,怎么办?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坚持长期的、不厌其烦的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这点要求已在《安全生产法》里明确了,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不参加培训就是违反义务,违反义务就是产生了违法行为,有了法律后果那就很严重了。据统计,多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对安全工作没有耐烦心、不重视规则而造成的。所以,搞好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必须要长期地、不厌其烦的开展下去。
第二个办法是让人主动去改变自己,网上还有句流行语“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要想改变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做到。首先,要改变对待安全工作的态度,包括对安全责任、安全培训及安全规范操作的态度和认识。我们要认清当前发展的形势,国家已明确在2035年基本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体系逐步完善,遵章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换句话说我们该做的培训、工作都必须认认真真的去做。其次,认清我们所处的行业,明白我们的安全责任。化工行业属于高危行业,面临众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以及相关的设备设施,如果因操作不当发生了事故,而我们是距离事故点最近的岗位,我们身后的家人、朋友及周边无辜的群众也离我们不远,受到伤害的最终是我们自己以及身后的家庭。尊重生命,主动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提升安全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其次,从制度执行方面做到预防。随着生活物质条件逐步提高,身边好多朋友大都买了汽车,上过高速,去过远方。大家都知道我国的高速最高限速约为120km/h,部份弯道、隧道有限速100 km/h、80 km/h、60 km/h等。有朋友就会说“不知道怎么设计的,我每次跑140码都没事呢”,可大家知道高速公路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限速设置吗?高速公路设置限速,不是你驾驶的车辆超过限速就会出事故,而是你驾驶车辆超过限速后出事故的机率会大大的提升,并且这些数据的提出是根据综合各地、各地型的交通数据和以往多起惨痛事故的教训得来的,包括好多法律法规、标准行规都是由多起惨痛事故的教训而修订实施的。从国家、省及上级单位都发布了多项法律、法规、制度,再到本单位、班组又有具体的相关制度。这个体系已经很完善,包括责任、管理、技术以及处罚都很明确,我们已经被定格在某一个红线范围内,不执行好就会触碰到红线,而同时带来不良后果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而有的不良后果是我们个人和企业都承担不起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各项法规制度的严肃性,是制度规定了我们不能碰的红线,提前告知我们如何操作,提前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所以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做到安全预防。
做到对物料、设备运行维护和对环境的熟悉。我始终认为设备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你对他好一点,它会运行得好一点,你的付出和回报是近似于百分百的对等。物料、设备及环境从前期的设计、安装、使用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产生的风险,以及对应的措施。我们一定要熟悉工作中使用的物料理化特性,设备的运行及结构原理,以及所处环境的风险,也就是生产运行要求的“三懂四会”,这同样需要进行培训和学习。有时经常听到老师傅或老班长叹着气说“搞化工生产,越干得多,越懂得多,越害怕”,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越害怕越不容易出事”。其实,这就是一个化工人安全意识成长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在我们生产工作中,最大的风险是你不知道哪里有风险,其次是你知道了风险,嫌麻烦不去落实防范措施或你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落实防范措施,这才是最大的风险。这里讲一个案例,有个企业发生了一起燃爆事故,动静挺大惊动了当地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人员急忙进厂处理,到岗位了解事发地点后着急忙慌的只拿了空呼的面罩就往现场冲,岗位人员使劲喊都不回头,还好没有产生不良后果。这也告诉我们,发生事故时人们的心态是非常慌张的,这是正常现象,但要保证在发生事故时,紧张不慌张,能按正确的处理原则去处理好事故,这也就需要我们对身边的物料、设备和环境特性以及紧急情况处置非常熟悉才能做到。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安全工作是同样的道理。到今天,很多同志对安全工作仍有不少抵触心理,不重视安全,以为安全是他人、专职人员的事,从而使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始终得不到提高。从我们所处的行业、工作特性和责任,安全是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每一个环节出了错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只是机率大小、时间早晚而以。
成立于1802年的杜邦公司著名的十大安全理念中第一条:所有安全事故都可以预防。思维改变,行为才能改变。主动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所有事故都可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