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结束,一道道电话铃声催着大家奔赴煤气化大修现场。
“仪器工具都带齐了吗?别忘了带瓶水”,分析室里大家相互提醒着。
在整理工具时,无意间听到同事和他人的对话。
“带水干嘛?做分析用吗?”
“当然不是,带水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同事笑道
“大修现场不是有送水天使吗?”
“我们打的是游击战,常常半天都遇不到天使的。”
“那回来喝呗。”
“说得容易,好不容易上了煤气化框架那13层楼谁还想下来啊。”
“不是有电梯吗?”
“大修的电梯还是算了吧。”
其实我知道同事心里没有说完的话,因为只有一部电梯,我们都自觉的把珍贵的电梯让给那些需要运送设备和大型工具的检修人员,自己爬楼梯。
上去了就在几层楼之间上下作业,整个上午刚好可以把那些必须两个小时监测一次的受限空间点挨个分析两遍,偶尔还可以兼顾额外的小活儿。虽然带了水,也不能喝太多,要避免频繁上厕所。整个大修,我们就“住在了”上面。
回顾2017年3月的甲醇大修,一边无机生产一边大修任务,人手紧张,大修点多、难度大,平均每次分析耗时长。这一次我们能扛住任务不出错,把安全落实到位吗?这个问题问住了分析二班每位员工,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持久仗、疲劳仗。大家集思广益,大修期间每天早上7点30分开始晨会,通报大修进度,强调不合格作业点,重点关注点,介质易发生变化点,强调员工注意自身安全。晨会就像员工的一剂安全强心针,让员工们时刻提高警惕。
刚才的对话就发生在这样的晨会后。
整个甲醇大修我们就按照“住在框架”的方式,几个人轮流在框架上分工作业,最后终于扛了过来,并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现在想想每次大修工作任务都是艰巨的,但是不管多累多苦,我们都积极承担,用心合作,团结一心,用我们的责任意识和不断拼搏的精神克服了一切困难,做好了大修的安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安全守护神”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