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勇敢的母亲,育勇敢的孩子
分享:
时间:2018-06-25 浏览:408 投稿:中心化验室 文作者:生产管理部 曹雪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生产管理部 曹雪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勇敢”,并不分男女,而是人人都需要具备的优秀品格,但是真正的勇敢,一定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位母亲为了救出遭受危险的孩子,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勇敢。只有心中怀有大爱的人才能做到,这是一种境界,儒家所说“虽百万人,吾往也”。

 

    在今天的教育中,很多父母都会教导孩子懂得谦虚。谦虚是好的,但是只有谦虚也是不够的。因为谦虚只是一个向内自求的过程,而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实际要面临的是向内自求和向外他求的过程。要向外他求,就需要勇敢。而“勇敢教育”往往是被忽视的,在很多家庭中是缺席的,尤其是在母亲承担主要教育责任的家庭中,这方面的问题更是显而易见。女性教育孩子多采用约束、说教,不让干这个不让干那个,这对孩子来说是对天性的一种扼制。孩子生下来就有着对世界强烈的探索本能,他们随着心智发育,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然而探索的过程必定会遇到挫折、困难。其实这些对孩子来说也算不了什么,因为勇敢早已存在,自然地去应付就好了。可是这样一来就会引起做母亲的大惊小怪,人为地加以干涉,甚至编出来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来对孩子恐吓。母亲看起来是在保护孩子,其实却是隔绝了孩子与天地自然的本来联系。恐惧产生了,勇敢消失了,久而久之,孩子成了乖乖女、乖乖男,却和勇敢、坚强渐行渐远了。

 

    在动画片《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第十八季中,加图尔说:“真正的勇士并不是从来不害怕,而是明明知道自己害怕,却还要勇往直前”。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困难与挫折常伴左右,没有足够的勇气必然会败下阵来,还给自己找一堆理由,感觉自己就是理所应当不行。失败就像黎明前沉寂的黑暗,深沉压抑。只有勇气可以指引前进,冲破失败时黑暗的笼罩,就像朝阳突破黑暗一跃而起,开启一种清晰前进的模式。

 

    学者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岁以后更多的需要爸爸的陪伴。其原因就是,三岁后的孩子自我基础服务能力已经具备,更多的要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这就需要更多的鼓励、支持、坚强,这些特点刚好在爸爸身上体现得更多。大部分的母亲都不想看到孩子受伤害,恨不能帮孩子全部代替,于是就出现了小皇帝、小霸王、小懒猫……无意造成孩子逃避成长过程中必要的锻炼,代替那肯定是不行的。做一个勇敢的母亲不仅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勇敢行为,还要有能让孩子吃苦受伤的坚定决心。有一个懒宝宝,那肯定有一个勤快的家长。有一个懒妈妈,一定会有一个勤快的宝宝。

 

    做一个勇敢的母亲,应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多的育儿指导书籍都强调,大人面对孩子一定要克制情绪要温柔以待,不要表现出怒吼抓狂的状态,会吓到孩子,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成长。但是在《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中提到,面对孩子,大人应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大人是可以生气、可以发火的。大人的情绪正常了,孩子的情绪才能通畅的表达,温柔的情绪、爱的情绪、同情的情绪、容忍的情绪、生气的情绪是不一样的,不必伪装温柔。

 

    做一个勇敢的母亲,敢于教给孩子生活的基本技能。上大学的时候,大家都住校,这时候总能听见同学抱怨自己家就在这座城市还被要求住校,自己根本不会洗衣服洗床褥,抱怨学校的饭菜不合自己的胃口。于是就有了“快递家长”,每周定期把洗好的衣服送来学校,又把脏衣服收走,自觉换洗床褥。同学呢,坐在旁边看着忙碌的大人什么也不做!有一次同学的妈妈临时出差,爸爸得了重感冒在家休息。同学没有如期的收到干净衣服,以致后来又把脏衣服翻出来再穿了一遍。面对室友的惊讶,她说,“自己都很嫌弃自己,但又不想学,不想做,反正以后工作也不会离开父母的,我爸妈喜欢做,就让他们做嘛”!

 

    还有一些同事,来到这里工作离开了父母,才发现自己不会做饭,就连简单的煮面条都还要电话指导。面对自己的问题还总结出了自己教训,有的说家里没有给我做饭的机会,所以我不会做饭;有的说我妈妈太能干了,见不得我们什么事情做的不好,还耽误时间,她一个人做得又快又好。这些理由听起来,妈妈真的是太爱她们了,也剥落了孩子成长应该学会的技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为母亲角色,我们既要温柔贤惠,又要勇敢独立。以温柔待人,家庭就会和睦温馨。以勇敢立足可收获尊重,借勇敢之力可稳固家庭,用勇敢之力可培育优秀后代。请妈妈们都更勇敢一点,助力孩子更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