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谈及责任时,我们总是把它细归化,从工作的各个方面去观察着每个人的责任意识形态,而这种形态的表现往往是表象的、具有局限性的,虽然这种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容易让人感知和判断,但这种催生责任意识的动力之源却是我们该认真思考和把握的。
在我看来,责任是一种精神素养,与工作而言,那就是一种敬业精神!一个责任意识很强的人,他不需要众人的追捧,不需要金钱的抚慰,每当遇到需要他责任心涌现的时候,他往往会义无反顾的投身于属于自己的思想环境,把自己的精神境界展现出来。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苦与累、脏与繁的工作,气化岗位的掏煤灰,甲醇岗位的装填催化剂,平常工作中的洗渣池,洗过滤器等等,我们身边多少员工不是在谈及这样工作所能给予的回报是多少,而是本着一种对岗位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去做着这些工作,每当没有人愿意往前冲的时候,他们按下心门,无声无语的走向前去,那便是责任的体现。我们总归希望用简单的逻辑去看待一件事情,用价值衡量去分辨一件事情,然而,在这群人中,他们的价值体系或许就是简单的精神判断,是真善美的体现的一个方面。也正是有着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才催进着我们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生活更丰富温暖。
精神素养是一个很难评判的价值判断,它往往深藏与每个人的内心,不表露于言表,它往往在不起眼的地方,不表露于形式。多少人默默工作,是经过日积月累才被大家认可,多少人勤勉负责,却不因个性不和而被唾败。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内心世界的平衡与安宁,但对于有责任心的人而言,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多的是一种善。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拖累工作未完,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粗心让别人多余劳动,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偷懒让别人多干,让大家都感受到一种属于自己的价值感等等。而责任意识就是我们发现人精神素养之美的有效途径,尽管朴实,尽管寡言,尽管偏执,但它仍值得我们去发现。
多少年前,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牢牢的记住那句话:不以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而对这句话的实践却各种偏颇,人们往往以事业的巨大成功去评判如何做到不虚度光阴,往往也把事业定义到很多高岗位、深学科的领域,但对于大多数人中的我们,事业的巨大成功确实很难达到的,这些需要除了自身不断努力耕耘外,还有很多偶然因素的左右,但作为普通岗位上的人们,一种对责任的强烈认识,一种对工作的加倍负责,同样也是一种没有虚度光阴的表现!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归用工作的岗位和形式来评判一个人的责任心强烈与否,去评判一个人的精神素养是否高尚!这样,显然是对责任和敬业精神的一种偏驳。
环境促使着精神素养的积累和消亡。一个积极负责、团结向上的集体氛围,团队的精神素养往往是都比较高的。同心同欲、众志成城,艰苦奋斗、耕耘奉献都是一个积极负责的团队所能表现良好风貌。然而,一个集体的这种素养需要不断的灌溉培养,一个优秀的人,带动一个优秀的集体,三两个负责员工去推动集体责任意识的不断壮大,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同样,环境的颓败也是催使责任意识消亡的重要因素。团队的领航人开始逃避各种责任,在工作中开始不断的寻利避累,不断的开始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在团队的员工心中形成强烈的没有归属感和成就感,大大的打击员工的责任意识发挥,不能引导,反而影响,这是种恶性循环的开始,随即将发生着各种不负责任的事情的发生。高晓松说过:“人类终将会有出路!”同样,各种思绪积累的最终都会有出路,当我们面对环境开始发生各种妥协的时候,或许会出现各种责任意识强烈的表现,让我们对与精神素养的判断开始产生优感,但暂时的意识强迫或许不足以支撑一个长期耕耘的工作,或许几年后、十几年后我们终将懈怠。所以,在责任意识的培养中,从一个责任意识强、精神素养高的人为中心,推动和带动一个集体氛围的形成,使其形成良好的优质循环,让彼此相互促进和进步,让彼此相互激励和完善,让彼此相互尊重和友善,或许是一个将功长久的方式。
责任意识是种精神素养,是种敬业精神。这种精神的素养不是我们从一个工作的片段所能判断的,他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众多评判中去体会,而这种精神素养最大的好处除了推动了我们各项工作的完成外,更是对一个集体环境的良性催进,让我们因一个人的敬业奉献而推动了整个集体的敬业奉献,因一个人的友善和谐推动了一个集体的友善和谐,而这些毕竟成为一个集体、一个团队,长久的、不被挫败的重要的精神来源。(云天青年文学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