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陶渊明 (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富宁县至广南县坝美风景区大约有180公里的路程,10:30告别陈勇老兵,我们驱车先从富宁上G80广昆高速公路,向昆明方向行驶85公里后在珠街下高速,再上珠街到广西西林县的老路经广南县行驶90公里左右到达坝美镇,时间是13点过,在坝美镇吃完午饭,又跟着路边“世外桃源”的指示牌,前往15公里外的坝美风景区。
从富宁出来一路上自然风光秀丽,这面的山不像水富那沓的山高,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不高不险,圆赳赳的,好像一个个馒头似的,但是山峦起伏连绵,其间河流纵横交错,自然田园风光如诗如画、恬静柔美,融入了恬静旖旎的山水风光之中,一路上,遇到好的视野,我们便停车驻足照相,嘴里也不住赞叹:风景这边独好!
坝美是一个新开发的旅游景点,2003年,很多报纸杂志上都出现了两个字:坝美。由于和陶渊明笔下描写得桃花源惊人得相似,被人们称之为“最后的世外桃源”,越来越多的人闻风而来,来释放自己的桃花源情结,从此,坝美被拉入了世俗的时间与地域里。
我们都读过《桃花源记》,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环境优美、没有祸乱、安乐美好的社会,是中国传统隐逸文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千百年来,在尘世喧嚣中奔波劳碌的人们,都想寻到“桃花源”去“独善其身”,这是人们的一种理想境界,一种永远的精神情愫,因而它打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时至今日,它仍然符合都市人崇尚自然、追求田园牧歌式生活,追寻符合人性本质的理想栖息的观念。广南坝美村就好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堪称云南版的桃花源记。
“坝美”,是壮语的音译,意为“森林中的洞口”。坝美村位于文山州广南县北部八达乡和阿科乡交界处(距昆明462公里),村子四面环山,不通公路,进出寨子主要靠村前村后两个天然的石灰溶岩水洞,村民们要摸着岩壁趟水、撑竹筏、划独木舟、坐小船,经过几公里长的幽暗的水洞才能进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本不与外界交往,多年来坝美村长时期与外世隔绝,处于半封闭状态,村里的人们基本上还沿用着三百多年前的耕作方式,种田用的是木犁木耙,浇田灌溉用的是古老的木制水车,自种棉花自纺布,碾米磨面用水磨或石墨。很少有人知道水洞里的山窝窝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壮族村寨。
坝美人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至今仍然保留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形态,生动体现了壮族农耕社会男耕女织、鸡犬相闻、邻里和谐的田园牧歌情趣,他们现行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信仰崇拜等都较好地保存着壮族古老的传统文化特征,有砖家称:“当地村民在自给自足农耕经济状况下,延续发展着古老的壮族文化”。坝美村确为21世纪中国大地上罕见的“世外桃源”。
其实,坝美的神秘可以通过几个词语:水洞,仅坐船能进出,内有一村落,凭这三个关键词,坝美也是非常值得来此感受什么是世外桃源的地方。
我们在公路主干道边的法利村下了车,车就停在路边的停车场内,景区售票口就在这儿呢。门票85元/人,坝美的门票包含三程船票和一段马车,游客乘船时撕一张副券给船工,船工凭副券跟旅游主管部门结算报酬,如果游客在这三程船票外再乘船或者住宿在坝美村内需要归程,那每程6元钱,如果你不愿意付归程的门票,那你就要走一天一夜的山路回到起点。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坝美风景区其实是由3个村子构成的,在洞外的两个村子叫法列村和汤拿村,坝美适合从法利进,汤拿出,因为这样,门票的一个单程刚好利用完,也可以颠倒过来从汤那进法利出,反正都是单行道一条线。经过询问售票员,我们知道大慨的游玩路线是:坐船从桃源洞进入,上岸走路到坝美村村中央,再次坐船穿过中洞参观驮娘江两岸风景,上岸乘坐一段马车后,第三次坐船穿过出口汤那洞,全程就算结束了,但是还需要打个车到入口处的法利村停车场,因为小车还停在那儿呢,走路太远,汤那村到法利村这段路有接近8公里远呐。
坝美村前是一个不足10平方公里的坝子,四周群山环抱,其中东北面的山崖拔地而起,八座山峰一字排开如一幅水墨山水画。从景区大门口到桃源洞有3公里左右,全是小石板路,需要徒步走上半个小时,天上下着小雨,我们打着伞闲庭信步般沿着驮娘江上游顺公路入山,驮娘江,好拗口的名字,它起于郁江源头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听弄村大冲脑包山北麓,止于富宁县剥隘镇与那马河和普厅河汇流处,全长180公里,下游的郁江河段称“右江”。看来我们和这条河有缘,早上我们才从它的下游富宁赶来,没想到跑到上游来和她做亲密接触了。
步行半个小时后,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个通往世外桃源的洞口。看看像什么?据说什么人就会看成什么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你看着像什么器官呢?
喀斯特地质使坝美村周围的群山峰奇而洞多。要进坝美村,必须要通过这个巨大的溶洞水道。我们一行大大小小有十人,就在艄公的招呼下分乘了两张细长的木船,这种木船,有点像独龙舟,但又比独龙舟宽,可以乘坐3~5人。因为下雨的缘故眼前的水有些浑浊,据说如果不下雨的话,这水可清澈见底,艄公介绍说这水最深处有8米深,一般水深都在3至4米左右。人多船重吃水较深,感觉浪子再稍大点水就会漫进船舱内,崔老兵冒了句:“艄公爱闯千层浪,雄鹰爱飞万里天。”周围的景色令我们激动的东张西望,都在感慨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时我想起陶渊明那诗句:“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水道不是很宽,两只过往的船很容易碰到。迎面又划过来一条小船,坝美村的村民,平日里都是这样乘船出行的!
我们的小船由年轻的艄公用竹竿撑着,掠过丛林的荫翳,缓缓的划入山壁上的一道A形洞隙,很快就淹没在洞里的漆黑中,前面一片漆黑,我们还不时的回望这最后一抹光亮。光亮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直到最后眼前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渔人,正经历深邃而神秘的喀斯特水溶洞,前往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被人们称为当今桃花源的村子坝美。
大家屏息静气,这洞里不仅没有五彩的灯光,直接就是没有电,艄公连头灯和电筒都不带,用竹蒿撑船直接凭的就是经验和感觉,我们只闻船体划过水面的沙沙声、竹蒿拔离水面带出的哗哗声和石洞嘀嘀嗒嗒的滴水声,这种感觉很奇妙很刺激。
奇特的是,船行一段,高高的洞穹上还有一个个“天洞”,会透进刺眼的天光。一共要经过三个天窗,它们各不相同,有一个窗口还悬着一棵枝叶婆娑的绿树。洞中时而高阔如大厅,时而狭窄得只容一艘小船通过。洞中当然少不了奇岩怪石,但没有光看不太清楚。听艄公说这船是逆水行走的,水洞长约1公里,通过这桃源洞要花“三天三夜”的时间,也就说会有三个地方有光,三个地方黑暗,要经历六个自然时空的变化,然后最终才能到达美丽的世外桃源!
我们屏气凝神,经过这漫长的黑夜,期待着眼前的光亮。手机照相效果很差,特别在这种灯光很暗的环境下,照得相片几乎无法使用,相机又没有拿闪光灯,索性我就揣起了手机和相机,那就好好体会下这种感觉吧。黑暗中,莫名我就想起了南派三叔写的《盗墓笔记,》前面几章中有一个章节写的就是坐船穿山的情形,那个章节叫《尸洞》,不知道他是不是来过这里感受后所受到的启发所创作啊。“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经过了20多分钟漫长黑暗的水道,眼前猛然亮堂起来,突见地势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一棵大伞般的茂密榕树紧紧遮掩着如黑夜般深邃的洞口,世外桃源坝美村到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乘船经过幽深的水洞,出得洞来恍若进入另一个空间,屋舍、良田、水车、溪流,构成了一幅幽静秀美的乡村山水画卷。
弃船上岸出洞,细雨纷飞,眼前的光景使人眯上眼睛。那是一个秀美而狭长的小盆地,云南人叫坝子,方圆约两三平方公里,四面皆为宛如屏障的群山环抱,壁立的青山仿佛一幅幅气势宏大的国画屏风。一条石板小道曲曲弯弯将我们引向一座古朴的村落。我们知道,这就是坝美村了。
据说每年的二月底才是坝美风景最美的季节,因为二月底的坝美正是桃花盛开、油菜花摇摆的时候。我们沿着从水洞延伸出来的入村小路前行,一侧是农田,一侧是开辟成做旅社、客栈的农家。原本以为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壮族村子里会看到很多传统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走近了才发觉哪还有什么吊脚楼,所有的村舍已经都是砖瓦结构的新房子,而且房屋还在不断的扩建、新建,我还甚至在村中的农家乐中看到了小轿车,不是说不通公路么?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我的眼睛花了?崔老兵则直叹气:唉,不能再扩大规模了,这个地方要得就是它的原汁原味,开发成商业化的旅游模式,再扩建就变味儿了,需要保护,保护哇,建设一定要打住打住。
毕竟我们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过多的去思考深层次的东西,游客嘛,来游玩的客人嘛,要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继续沿着小路一直走到一个小广场,这便是坝美村寨的中心了,广场周围也在建砖房,广场上栽种了好多小叶榕树还有一些奇花异草,最出名的那棵参天的千年古榕树就站在广场一角,它已成了坝美的标志。树干需要四五人才能合抱,裸露的树根盘曲,枝节交错。很多妇女、老人坐在树根上闲聊、做活计,榕树下的悠闲很是让人心向往之。据说这棵大榕树是村里最古老、最神圣的树,而且她知道的事情可不少,村里的人们农闲时就会聚到大榕树下讲起曾经的故事,从坝美的历史传说,到家长里短;从战乱纷纷到欢歌盛舞;从田里庄稼到甜蜜的情话,古老的榕树承载和见证着坝美最真实的历史。
有资料介绍说驮娘江的河水从坝美的中洞洞口流出后不久便在坝心分了个岔,左边的称“男河”,右边的称“女河”,中间天然的月牙状的小岛被村寨里人叫“桃花岛”,岛上种满了粉嫩的桃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坝美一直延续着一种古老的风俗--裸浴,每当夏日炎炎之时,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就会在夕阳下山之前,来到桃花岛,分别下到“男河”、“女河”中,男女皆一丝不挂,天然沐浴,且相互之间绝不会越“雷池”一步。如今,很多的男人女人们已经选择在黄昏或者黑夜裸浴,只有孩子们还在赤条条地在河里抓鱼摸虾,好不欢乐。这是真的吗?桃花岛?黄药师的桃花岛?郭靖和蓉儿的大本营?有趣的是,坝美这里黎家、黄家、农家的三大姓中就有姓黄,那么,脑洞大开的你联想到了什么?……呵呵!
世外桃源民风古相。在坝美,好像一切都可以天长地久地持续下去,人们的一切都有古老的规范、标准和尺度。他们清楚地知道,阳光在一年四季中将抵达自己屋檐下的哪一个位置。他们大多克制隐忍而有耐心,善良谦和却绝不贪婪。坝美村170多户700名壮族人多年来自觉遵守古风遗俗,遵守传统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他们乐于农耕,少问世事,至今保持着淳朴善良的传统美德,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睦邻友好等等,这些美好的社会风气,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百度介绍坝美时说:坝美的壮族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整座山谷就是他们开垦出的风景。春天,桃花掩映绿水,金灿灿的油菜花摇曳着春风。人们毫不避讳地在河里洗澡嬉戏,孩子们捉虾摸鱼,从小就有很好的水性。农闲时,人们喜欢在村子里最大的榕树下面唠唠家常、讲讲过往的故事。但由于交通不便,乡政府的政策无法到达这里,他们就自选村长,孩子们上学也只能在附近的法利村上学,只有周末才回来。村子里60岁以上的老人不识字,也不会说汉语,有的甚至从未出过洞。就这样,春风一来一去,一去一来,坝美游离在时间与地域之外,自得其乐。其中,“乡政府的政策无法到达这里”这句话有问题,是谁最先写的啊,你站出来,政府保证不打死你……
进到寨里,这里村就是寨,寨就是村,走村串寨,一回事,坝美就是个村就是个寨,咋个写都可以,大家不要见怪。寨里随处可见扎着帕角、穿着黑兰色裙、脚蹬绣花鞋的女人在自制的人工石磨前推磨,在古老的木制纺织机前纺线、织布,在用山上采来的草叶靛染后做成的土布上绣花,还有些老人、妇女背个背篼摆开摊点卖点土特产,比如自产的茶叶,称为白茶,那个塑料袋封好,10元/袋,崔老兵买了两袋,晚上在丘北住宿的时候泡了喝,说味道还是可以,就是不经泡,两、三开后就淡味了。因为我们知道壮族的糯米饭做成粑粑香的很,所以我老婆也因慕名而在壮族同胞那里买了两袋五色糯米(五色是红、黄、绿、白、黑五色。红、绿、黑色均取用三种树叶汁的天然色素,天然色素有益无害,各有清香。黄色取用黄饭花的花冠熬出来的天然色素,几种植物色素清香无比,白色用糯米饭洁白的本色),说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也是10元/袋,不过买是买了,到目前还放在家里的橱柜内没动呢。
穿过村子,在村头的码头我们第二次乘船,这一段的行船主要是观赏驮娘河两岸的风光。河边遍植水柳,柳枝柔软飘逸,水柳的枝叶昂扬向上生长着,树干形态各异,宛然天然形成的根雕。正是雨季时候,河水呈现出一片混浊,艄公说如果下暴雨涨大水在坝美是没有人敢行船的,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这段船程是眼睛看得见的,中洞又很短,就不赘述了,大家自己看图片找感觉吧。
第二段船程大慨要坐25分钟左右,这一段水路风光真的没得说呢,棒!上得岸来,码头上有壮家人卖烤鱼,据说就是这河里面的河鱼,看这个大哥,自己边卖烤鱼边喝点小酒,没人买就自己犒劳自己,差不多都整飘了,说话舌头都大了,自娱自乐,佩服!赞一个!大家看看像哪个同事?
弃船上岸前行十分钟左右,从翠绿的山中钻出来走上新的光滑的大道,我们坐上了货真价实的宝马车前往下一个码头。前面说过,门票的副券要交给艄公和宝马车的司机,他们要拿着副券去旅游局兑现,一个人6元,有这么多艄公和马夫,一个月平摊下来怕是没有多少赚啊,这个辛苦钱挣得可不容易呐。
宝马车十多分钟就跑完了,宝马(BAOMA),是不一样,硬是跑得快,途中一点都不做停留,到了最后一个码头,弃马上船,最后的这一程船通往汤那洞,汤那洞里面设置了五彩的灯光,算是溶洞观赏的景点,也是坝美村的出口。溶洞里人为的灯光红红绿绿,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反倒是村庄入口处的桃源洞漆黑一片更让人遐想。呵呵,这个可能是有先入为主的弊端了,其实想想也正常,走路坐船乘马3个多小时,风景已经熟悉,人也疲乏了,加上出洞就结束本趟风景,所以兴趣不高可以理解。但是,假如我们一开始就是从汤那洞进来的呢?身心均在好奇和兴奋状态,那定会赞不绝口的吧。
17点过,离开汤那洞,就算出了坝美风景区了,门票至此作废。汤那洞出口候车场面包车、小车停了一地,拉客的也不少,我们找了个面的,谈好价格,大大小小十个人挤了个挨肩迭背去往8公里外的法利村停车处,结束了坝美的旅程,随后打开手机上的高德地图,在高小德的指挥下,又马不停蹄的开车前往160公里外的丘北县普者黑风景区,到达丘北县已是晚上21时许,找了家旅馆后吃饭,然后睡觉。
其实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休闲的在坝美呆上几天时间,吃、住、玩、思,坝美还有好几个景点我们都没去呢,比如在“男河”“女河”中洗澡游泳、考察下桃花岛上有没有摆桃花阵之类的什么奇门遁甲法术,在猴爬岩看猴子,在大榕树下充分感受一下坝美的宁静,以及爬爬山探险下其他几十个尚未完全开发的溶洞,去河边偶遇聊天洗衣的壮家妇女,与田野里玩笑打闹的孩童嬉戏,同奋力撒网捕鱼的壮家汉子豪喝壮家三杯酒等等……
然而,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我们也看到了坝美在改革开发中遇到的瓶颈,坝美,曾经拥有一个远离现代文明遗世独立的世界,当坝美人推开外面世界的那扇窗时,声名利欲也随着现代文明一起奔涌进来,坝美人能坚守住心中的那个桃源吗?坝美人也想追求幸福和富裕,她们走出世外桃源,开发村寨,是想获得更多更美好的追求,更多的是想在物质上经济上得到明显的改善,比如买上小汽车、盖栋大房子,全国各地甚至出国去旅游,那我们凭什么去一趟坝美回来就要感叹甚至指责别人不好好保护家园呢?凭什么我们就可以游山玩水而认为别人就要在村中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许怕是我们去的地方多了,精神上的期望也太高了吧。有人就会有江湖,有江湖就会有各种利益交织。当夜幕降临时,如我们这般匆匆而来的过客都离开时,坝美这个桃源小村落才会再度恢复宁静,我们不知道那些村民的心能否也会平静下来。其实,我们大都难以承受“与世隔绝”的平静生活,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文化,这样的世外桃源真得好吗?又何苦要求他们在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时还保持原先的面貌?我不想多说什么,或许坝美人如今比任何时候都感觉幸福,我们总是在用自己的态度去审视桃花源这样梦境般的地方,这样的梦一旦与现实有所偏差我们就会惋惜和痛恨,最后的世外桃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复存在,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