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越南河江省,在中国可能没几个人知道,我们知道的是四川省泸州市长江边有一个老县城叫合江县。但是老山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则几乎家喻户晓,因为中越交恶时期,老山是其中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越南河江省就在老山的正对面,这几年边境上比较太平,人民也相对能休养生息。说起来,河江省是越南其中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尤其在中越边境一带,许多少数民族都是跨境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组成有苗族、瑶族、傣族等,这点和中国的彩云之南很相近(云南有少数民族25个)。
放狗搜了一下:越南人口总数接近9050万人,河江省 (越南语Hà Giang)是越南行政区划 59个省和5个直辖市中其中的一个省份,是越南境内东北方向的一个省份,人口大约60万。河江省大部分位于山区,省会在河江市,是越南北部城市,离中越边境仅23公里,越南河江省北部与中国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区相接壤,也就顺理成章和云南省成为了友好省份。作为一个农业省份,河江省的经济并不算发达,很多用品都是从中国境内进口,而这也为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交往互助形成了友好的基础。河江省省会为河江市,一共分为一市九县:河江市、北靡县、北光县、同文县、黄树皮县、苗旺县、官坝县、广平县、渭川县、箐门县、安明县。天保口岸所在地的文山州麻栗坡县,与越南河江省的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河江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达277公里。
河江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从地图上就不难看出,河江省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山地与丘陵,成为蔚为壮观的一道道景致。山区相对而言交通并不方便,河江省的主要交通形式依旧是公路,通过各种省道、国道以及高速公路同越南的各个省市地区形成联系,甚至也由此与中国进行往来。这样的一种环境导致越南的河江省至今仍然保存了较为独立的一些民族及风俗,这里有着近十个当地的少数民族,不仅如此,河江省还有着山区的特色产物,比如越南金丝猴,其珍贵程度堪比中国的大熊猫,因为存留于世的越南金丝猴不过寥寥两百多只,是目前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唯一一个有金丝猴的国家。越南金丝猴有着自己的形貌特色,是世界濒危保护动物。
本来我们此次来船头是想看看老山主峰、转转天保口岸就走的,但是岑老兵说既然来都来了,好难得来一次,不到对面的越南河江省去转一转就有点遗憾了,顺道去看看越南长啥子样子嘛,也算是出了一次国,时间很充足,半天就可以玩个来回。
说实话,我对越南这个国家没有一点好感,甚至是有点厌恶。越南境内,我在当年当兵的时候就去过了,我巡逻过中越边境23号界碑,我去过河口老街、新店边防检查站等地,还和越南边防军人照过合影,我一直对越南人都不感冒,是因为越南穷山恶水出刁民,完全没有道德礼仪廉耻之心,想当初中国勒紧肚皮支援越南,后来却被白眼狼反咬一口,你让我如何对你会有好感?
我在网上看过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中国数千亿买来三个仇人--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 》(详见《对外援助六十年》),令人心寒。文章介绍,据外交部解密档案显示:1976年以前,中国总共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大小不一的经济援助,援助支出总额究竟多少?至今仍是个谜。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援助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朝鲜、越南和阿尔巴尼亚,这三个国家后来也成为中国外交史上永远的心头之痛。文中将朝鲜比喻为一只永远喂不饱的白眼狼:中国援助朝鲜总额究竟多少?未知……将越南比喻为湄公河巨鳄的血盆大口:从1950年开始截至1978年,中国援越物资的总值超过200亿美元,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中国军队发现越军使用的武器都是中国制造,越军装粮的麻袋上印的则是“中粮”!……“血染的风彩”,是敌人用中国赠送的枪炮染红的!将阿尔巴尼亚比喻为永远填不饱肚子的巴尔干半岛巨鹰:从1954年起至1976年,中国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折合人民币100多亿元……这些……这些……说多了都是泪啊,不提也罢,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如此,你要我对以上国家有好感,门都没有!
虽然不感冒,但既来之则安之,加上还有我老婆、李老兵、陈老兵及家属子女都没有去过越南,不感冒归不感冒,并不妨碍我们去旅游,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好的东西要借鉴,不能闭关自守,走出去才打得赢,因此大家都同意去天保口岸对面的越南河江市去看看。
小雷导游说天保口岸和越南清水河口岸在出入境方面,中越两国边境公民(简称边民)持边境通行证、护照,或者双方边防公安确认的有效证件,可在边境口岸出入境及居住15天;中越两国公民在此特区内,持双方边防公安确认的证件,可多次出入;中越双方边民持边境通行证或护照,可通过旅游公司办理相关手续进行边境及内地参观旅游,免签。
说起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都以为去越南这个小国家登个记就可以了,哪里想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口岸虽小程序依然复杂。首先需要本人身份证,小孩子需要户口薄,而崔老兵的老婆和孩子什么都没有带,李老兵的孩子户口簿也没有带,没办法这四个人去不成只有留在天保喝茶了。剩下的六个人需要在联检楼二楼公安局出入境办公室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申请表》、照相、交纳300元参加旅游公司组织的旅行团办理出入境通行证等等(我们参加的是越南河江一日游)……直到中午11时许手续才全部办完,经过我方的出入境通行处登记盖章,导游小雷带我们走过天保口岸国门,进入越南的清水河口岸,又查验边境证盖章后进入越南领土,想想,穿过这两道门就是另一个国家了,感觉是不是有些奇妙?
越南清水河口岸出入境办证大厅
在麻栗坡盘龙河、八布河、南利河等高山峡谷地带,生长着一种树干上长满了蜗牛壳一样、带有螺旋形刺的大树,叫木棉树,每到春天当树叶还没有生长出来时,树上就开满了红色的花朵,随着花儿的凋谢,一团团雪白柔软的木棉便会随风缓缓地从枝头飘落。木棉亦称“攀枝花”、“英雄树”,树干高达三四十米。在前往老山、者阴山的途中,只见公路两旁的河谷中、山岗上,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木棉树在春风的轻拂下,怒放着一簇簇火红的花朵,开得如此豪放、热烈,也不需一片绿叶的衬托;远远望去,宛如一束束燃烧的火焰,映红了翠绿的山岗,映红了山间流淌的清泉。
这一棵棵木棉树的树冠远远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鲜艳似火的大红花,像天上的红霞一样,因此,木棉树被誉为英雄树、木棉花被誉为英雄花。一首《血染的风采》唱遍全中国,老山脚下的木棉花,似被英雄的鲜血染红,赋予了更多生命象征的意义。
大凡开花的树,大都纤细柔美,惟独木棉树不同,它高大雄壮,所开的是一种耀眼的大桔红色花朵,就像一碗深红色的壮行酒,斟在粗陶碗里,火烈烈地,看着有一种豪迈的的气势,但它却很美。春天时,一树桔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木棉树四季展现不同的风情。南疆木棉,花艳如血,又像战士火红的青春,因此被人们誉为英雄树、英雄花,深深扎根于边关的沃土,就像长眠于边疆的勇士,他们,永远是人们心中英雄的花!
可是……可是……这棵高高大大的木棉树怎么能长在越南境内?
越南的货车,是不是很有点欧式的风格?……大法国越南!
这是我们租乘的越南小车,我们包了两个越南的小轿车(200元/车)驶往23公里外的河江省省会河江市。小雷导游告诉我们,在越南,白底黑字是普通车牌,蓝底白字是政府机关公务车牌,红底白字是越南军队车牌,中间英文A-Z表示登记地区,NN-NG是越南外交部的车。这个23A018.33表示的意思是,23代表河江省,A代表河江市,018.33估计是代表县区或者随机数字吧。
一进越南清水河口岸,到处写的文字就变成了大家都不认识的越南文字,而放眼远眺,周围都是山,这条通往越南首都河内的二号国道并不宽,柏油路,虽有些弯曲,但还算平坦,有点类似于我国的一级公路,路上跑的车辆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摩托车。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炎热、潮湿,土地肥沃,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自然森林是越南植被的骨干,一路上喀斯特的山丘一峰接着一峰,高高的山岗、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农田、层层的梯田、弯弯的河流、清新的空气都令人心旷神怡,远处依稀有民房像蘑菇一样点缀在山腰上,一片片山青水秀小农经济的繁荣景象,我们感到既新鲜又好奇,而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杆栏式民居,则让大家眼前一亮。小雷导游介绍说,越南河江处于北越,比较落后,农民生产基本不用化肥,养猪、鸡等家禽也是放养,不会用催长剂,这里的食物可以称得上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根本不用担心吃到“瘦肉精”、“膨大剂”之类的东西。我们听了导游的介绍,再看看乡村间奔跑的小猪,都啧啧赞叹,慢慢品味越南的异国风情和山水田园美景。
很快,车子进入河江省的省城河江市(与其说是城市,其实更像一个中国的县城),从车窗往外望去,整个河江市让人感觉很休闲、很精致,路两旁的房子门面都很漂亮,却很窄。导游说,这是因为政府规定了建房时门面只能有3至5米宽,纵深则可到20多米,所以建出来的房子都是“长盒子”,俗称“棺材房”。河江市是一个小巧的城市,一条小河穿城而过,两边的楼房此起彼浮,街道狭小而不失整洁,楼房破旧却很古朴。戴着头盔骑着摩托车的市民、推着小车卖菜的农民、窄窄的街道、站在路口穿黄颜色制服的交警、人们不紧不慢的脚步,这一切都让我们联想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小城市。
黄色那栋房子是河江市最高的建筑了。
河江市只是一个6万多人口的边城。除越南最大的民族京族外,这里还有岱族、汉族、瑶族、侬族、苗族、高栏族、蚵蒙族等民族。无论街中还是在商店里,他们都显得和蔼可亲。市区主要街道多沿河江分布,绿树成荫是这里的重要特点,几乎每条街道都处在绿树掩映之中,给人以街道整洁、朴实、空气清新的感觉。
市区虽不大,但街道上过往的摩托车很多。房屋建筑一般为二至三层的楼房,五层以上的高楼极少,带有法式建筑风格,大多是最近十年内新建的,这些新建不久的楼房,外墙粉刷着鲜艳夺目的涂料,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非常突出。城里摆摊开店的老板多为女性。在河江市买东西,可以用越南盾,也可以用中国的人民币。
小雷导游首先带我们来到河江市中心广场观光,广场的草坪约有足球场那么大,广场的右面是河江省省政府大楼所在地,广场正面是越南民族解放英雄胡志明的雕像,这个也是河江市的标志性建筑,在一个高十米左右的平台上,留着山羊胡子的胡志明正微笑着眺望远方,他的左右手各轻抚着两个小孩,在两个小孩的下方,一个工人一个农民正仰望着自己的领导人,这组雕塑群什么意思?自己去想吧!如果非要我说的话,好像梅超风正在练习九阴白骨爪,呵呵……雕像群的两面对称地挂着两幅红色的布标横幅,导游小雷说上面所写的越南文字意思大意是“伟大的胡志明主席万岁”或者也可以翻译为“伟大的胡志明主席与我们同在”,总之大概就是表达越南人对他们认定的这位使整个越南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领导人的爱戴与怀念的意思。
随后,小雷导游带我们去了河江市的农贸市场,参观了最繁华的街道。导游说因为人口少,消费能力弱,河江市没有超市,农贸市场算是整个城里最热闹的地方了,因为这里有最新鲜的热带水果和许多越南特产,当然,价格也不便宜,甜甜的红毛丹要人民币15元一市斤,火龙果要7元一市斤,芒果也是十多块一市斤,行情跟天保的差不多,还有桂圆、花红、葡萄、香蕉、梨子等热带水果,大家也不禁感叹,照这个来看,河江人的生活成本还是高嘛。在农贸市场门口我们还看到好多个越南女人推着车卖花,这些花一看就不像他们本地产的,想必也是从中国进口的吧,导游说越南人信奉佛教,买这些花的越南人都是拿回去供奉的。我则想,越南人爱花与法国殖民不无关系吧,试想一个吃不饱饭的人怎么可能去买花?
品种多样的热带水果
好像花菜的一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热带水果。
逛完热闹的街道,已到了中午饭点时分,肚皮早就咕咕叫了,我们选了一家临街的饭馆,请导游问了价格,然后两个导游、两个越南驾驶员加上我们六人共计十人,还是比较节约的点了一顿地道的越南菜:锅巴米饭、炒竹笋、蕨菜、烤肉、炸鱼,还有一些好吃但却叫不上名来的菜,虽然感觉比不上中国菜,但也别有一番滋味,将就得了。这顿饭花了我们300多元人民币,折合越南盾就是一百多万元,哇,终于找到当土豪的感觉了,倍儿爽!(1人民币元=3451.2060越南盾,1越南盾=0.0002898人民币元)。
小雷导游介绍说,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并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河江与云南山水相连,与麻栗坡甚至文山州气候相近,人也长得差不多,越南虽是法国近百年的殖民地,但在文化上却深受邻邦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古代越南就使用过汉字,后来才改革成拼音文字,在很多老建筑物上都保留着中文的痕迹,国旗、货币都是中国版的越南化翻版,最大的差别应该是在建筑风格上。由于受殖民文化的影响,整个越南境内城里的房子都是法式小洋楼,建得别具一格。
导游还说云南有十八怪,越南则有“四大怪”:男人绿帽头上戴,女人手帕脸上盖,人力车子倒着踩,花钱要用大麻袋。此话怎讲?
男人绿帽头上戴:如今在河江还到处可见有绿色的帽子出售,只是戴的人并不多,那种硬壳绿帽子是当年越军的帽子,既遮阳又挡雨,越南男人他们的审美似乎天生对这种类似钢盔的帽子情有独钟,真是怪了,据说,这种硬壳帽子是法国礼帽,只是法国人戴的是白色硬壳帽子,在法国被叫做“拿破仑帽”。
女人手帕脸上盖:确实如此。尽管天气炎热,越南女人仍用手帕或丝巾把脸捂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越南女人骑摩托车时还会戴上长及上臂的手套,以遮挡风尘和紫外线。至于有图案的花口罩,骑乘摩托车的男女都大有人戴。越南人普遍肤色较黑,但这里的女人是以白为美的。
人力车子倒着踩:是指人力三轮车的乘客在前,车夫在后踩车。据说这是根据当年法国殖民者的意图设计的。这样一来,乘客观景时视线不受妨碍,又可避免闻到车夫的汗臭。这种车在中国东北叫“倒骑驴”。由于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坐在前面的乘客会先遭殃,所以越南人戏称它“你先死”。
花钱要用大麻袋:是指越南币不值钱。现在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3000~3500越盾。中国人在越南花人民币简直就是过把富翁瘾,随便买点东西都要10多万,直呼自己太有钱了。
也许是时代不同了,这次在河江,我们并未在城里看到多少戴绿帽子的男人,看到戴绿帽子的男人大部分都是摩托车驾驶员,而戴斗笠的女人更少,这可能跟天气不太炎热有关系吧,不过戴口罩的女人却可以随处可见,戴口罩我知道,我去过西藏,戴口罩是为了防晒与保洁,看来爱美之心是全世界人类最普遍的真理!
除了“四大怪”之外,越南还有“四苗条”:国土苗条、道路苗条、房子苗条、MM苗条。
越南是国土狭长的国家,南北长约1650公里,东西向最宽600公里,最窄仅50公里,全国地形呈“S”型,像只海马。越南的道路都是窄窄的。越南的民居大多又细又高,向纵深和高处发展,往往一盖就是四五层。这些房子都由房主亲自建造,外墙的色彩斑斓,很是吸引眼球。越南房子的底层往往是店铺,政府限制门面的大小是为了沿街能够开设更多的店铺,导游说越南人买房子都以黄金论价,如果用纸币的话,真不知道要装多少麻袋。越南女性占越南总人口的55%,越南妹妹大概由于饮食清淡,她们个个儿体态苗条、婀娜多姿,因为气候湿润,她们的皮肤细腻白嫩,尤其再配上越南传统的“旗袍”,就更有风韵了。所谓“旗袍”不过是中国旗袍的越南版,又称为“衫长”、“袄套”等,材质常为丝绸,或者纯白,或者杂花。款式上,尽显女性的妩媚和青春的线条:束胸,窄袖,细腰,两腿外侧开叉,开叉高至XX以下的位置。前段时间国内不是报道过花个3、5万就可以取个越南新娘回家的骗局吗?
导游说越南人中午13点~15点前一定会休息,你在街上基本上看不到行人和做生意的,每天18点下班,决不加班。越南国家虽然落后,却有着东方的神秘、法国的浪漫,有着“慢”文化,别有风情。大街小巷布满了各式的咖啡吧、酒吧,很多人下班之后就去泡吧,由于受法国殖民文化的影响,越南人对咖啡的喜爱程度几乎是与吃饭睡觉同等重要的一个“规定动作”,可是我们此次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品尝下越南咖啡,有点可惜了。
吃完午饭,我们驱车前往距市中心3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石林园的公园,导游说以前不要门票的,现在中国人来的多了,越南人也是生意精,马上就开始收费,说是10元人民币一张车的,两张车我们给了20元,守门的又找回了一张5000越南盾,呵呵。公园里独具特色的吊脚楼房,充满着越南色彩的各种石刻雕像,还有郁郁葱葱的绿色生态林,不知名的野花杂草,导游说这个公园是河江某位大财主的私人财产,好像我国封建社会的那位四川大邑县的刘文采大地主,有着自己独特的领地和庄园,但越南可是社会主义国家呢?
枝繁叶茂的油棕林
这个水果叫波罗波萝蜜。
无花果。
逛完公园,导游说今天的行程就差不多了,返程吧,在回程的路上还有最后一个景点,就是去看看越南的新农村建设,地点就在离河江市5公里郊外的芳间乡方胜村,一个原始而古朴的村落。不一会儿车子就到了目的地,方胜村是一个原生态的小村子,它也是河江田园风光的一个浓缩,我们下车沿着乡间小路一路浏览,小道不宽,但却十分平坦,全是水泥路面,道路两旁是枝叶茂盛的热带雨林植物:油棕、波萝蜜、榕树等,在一片翠嫩的密林中,不时闪出几间草屋,名曰草屋,其实屋顶全是用油棕叶层层编织而成,住在里面,冬暖夏凉。青草、碧水、稻田、山峦、吊脚楼、鱼塘,似置身于原始古朴的山水田园之中,村民们在房前屋后种满了果树和翠绿的蔬菜,生活悠闲而自在。
原始古朴的越南民居
越南新农村建设方胜村村委会
田园风光
越南民居二楼内部结构
越南民居一楼内部结构
导游小雷介绍,越南河江省山水秀丽,除石林园外,还有神奇的双乳峰、禁山祠、榕树湖等景点。文山通往麻栗坡天保口岸的二级路现在修好后,大大缩短了文山至天保口岸的时间,周末或节假日与亲朋好友或携带家人自驾车出境到河江游玩已经成为现实,可选择团队游,也可以自驾车出游,欢迎大家下次再来!
我们原路返回祖国天保口岸,时间才下午15点过,这个越南河江一日游的确被我们抓的很紧,如果不是要急着赶着去下一站富宁县,我们可能真的可以在越南耗上一天的时间。平心而论吧,抛开政治的因素,抛开个人的喜恶不谈,抛开对越南人的偏见,越南的田园风光古朴、清纯,风光旖旎,确实值得称赞!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越南这个我们曾经的好学生、穷兄弟,现在荷包是渐渐地鼓了起来,对兄长也是阳奉阴违、睚眦必报的了。中越两国海军在西沙群岛爆发过数次海上军事冲突,南海问题迟早都要解决,不管是陆地还是海域,涉及领土主权之争谈是谈不拢的,吃到嘴里的肉想要让他吐出来不打也是不行的,对此我们对越南这个小国决不可轻视和大意,还是要亲兄弟,明算账好,我们不需要越南喜欢我们,只要他们怕我们,老实点就行。那啥歌曲里都有得唱: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是猎枪!对付越南这种白眼狼,除了打到它抬不起头,没别的办法!枪杆子才是王道!!!